
阳光来了,阴霾自然会消失,福报到了,幸运也会自然来到。
不强求,不刻意,不执着,不攀比,执着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攀比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自己的生活本来就应该有自己的模样,跟着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不累才怪啊!

而婚姻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期待,孩子对于父母隐形的怨恨,经常会成为这个家庭的暗疮,说不出的痛,却又见不得阳光。
有一个朋友,经常和我说起家里的琐事,在她看来,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母亲的比较和攀比,她是那种比较简单的女孩,她对人不设防,对家人尤其竭尽全力。就算如此,她的母亲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对她抱怨:谁谁谁家的闺女给她妈妈买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谁谁谁家的闺女给她妈妈买了一个手机,谁谁谁家的闺女回家帮她妈妈干了一天的活。

听着妈妈对别人闺女的夸奖,女孩就觉得自己好失败,虽然她也在努力的讨好妈妈,她买来母亲说的那件衣服,她给母亲换了手机,她请假回家陪母亲聊天,带母亲出去玩,但母亲还是在她耳边絮叨:谁谁谁家的闺女带她去北京旅游,谁谁谁家的闺女在城里买了大房子,把她接去一起住,谁谁谁家的闺女……

女孩对我说,在母亲跟前,她很无力,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达到母亲的需求。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母亲的抱怨和指责,她不知道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她甚至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该如何度过。

母亲其实是无力的,只有通过别人的给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她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没有安全感,认为只要女儿做到像别人的女儿做的那样,才是一个懂事的女儿,她只有通过索取才能安心,才能觉得自己原来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她曾经无私的付出过,她为了自己的孩子忍受了贫穷的洗礼,忍受了婚姻的不如意,忍受了亲人的白眼和邻居的嘲笑,现在孩子长大了,理所当然的应该对自己好,比起那些付出没有多过自己的父母,她应该享有更高的礼遇。而这一切想要拥有,怎么就那么难呢?

沉浸在自己痛苦的回忆里,忘记了眼前的幸福。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但为什么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作为父母,宁肯委屈孩子也不肯委屈自己呢?

有一个朋友,结婚生子后上班,把婆婆接来照顾孩子,因为和婆婆的三观不同经常别扭,后来又把娘家妈妈接来帮忙照顾孩子。

后来,妈妈也经常发脾气,找茬。她觉得委屈,却拿自己的妈妈无可奈何,一顿饭,一句话,甚至丈夫的一个眼神,都会引起母亲的猜疑和抱怨。她不知该如何调和这段关系,甚至然,她惧怕母亲,不敢反抗,不敢争辩,在有一次因为琐事母亲发了一通脾气撂下摊子走了后,她委屈的哭了好久,最后狠心把孩子送进了托儿所,那时候孩子还不到两岁。

她如果跟母亲道个歉,母亲也就回来了,但她选择让不到两岁的孩子承担了大人之间矛盾的后果,孩子每天撕心裂肺的哭着入园,哭着找外婆,三个月后,孩子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后来的成长过程证明了这段分离的创伤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他没有安全感,他一再确认妈妈爱不爱他,他依赖妈妈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他不能接受分离,不能接受妈妈对任何人好,包括爸爸。所以,这个妈妈后来非常自责的对我说:孩子所有的焦虑和心理阴影都是父母给的。不懂孩子的父母让孩子重复父母的心路历程,重复伤痕累累的童年,重复不被爱的感受。而现在委屈的孩子何尝不是过去受伤的自己?

宁肯委屈孩子也不肯委屈自己,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内心深处,自己就是那个委屈的小孩,从那个外婆,到母亲,到孩子,如果没有觉察和醒悟,这份委屈和伤害,将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链接和模式,那份打不开的心结,纠结,痛苦,再纠结,再痛苦。

妈妈:妈妈为什么必须是爱你的?妈妈为什么必须是迁就你的?我偏不!谁能迁就我理解我?我拼命的将你拉扯大,你应该怎样回报我?你看看人家的女儿……
女儿:妈妈为什么不能全然的爱我?懂我?我做的还不够好吗?怎样做才能满足你?
孩子:妈妈好像并不爱我,有的时候有一点点爱我,但我感受到的是妈妈不快乐,这份不快乐是不是与我有关?
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对亲人的期望和执着,来自于外界的攀比和内心的匮乏,来自于付出必须有回报的执念。

父母对于儿女,到底是什么?父母养育儿女的目的又是什么?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让孩子在爱的陪伴下自然成长,不去干涉他,不去束缚他,让他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和抚育。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应该属于这片广阔的天地,给他自由,让他飞翔,累了倦了,他会记得回家,因为父母永远是他最深的牵挂和最安全的港湾。
别抱怨孩子,我们也曾经是孩子。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又做到了多少?

道本自然,父母有父母的道,儿女有儿女的道,尊重彼此,成长自己。不要让亲情成为束缚,也不要让亲情成为伤害。
你只管去做,上天自有安排,自怨自艾伤害的是自己,指责抱怨伤害的是最亲的人,放过别人也就是放了自己,在阳光下痛快的呼吸,是多么的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