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日志2020-12-3 周四 多云
最近一段时间酣畅淋漓地看了几本书,就像饿极了情况下的大餐,饱餐后捧腹后的心满意足,但是阅读的深度不够。我也害怕自己因为多看了两本书就“满瓶没有半瓶晃荡”,自满迂腐。
连岳提到
阅读只停留在舒适区内,这是阅读力的中等水准。这种阅读力的取得,已经不容易,从年少到年轻,肯定花了不少心血。能读完一本小说,会写一篇简短的文章,可能已经进入5%的人群了(我在报社工作过,有个事实可能令你震撼:有些编辑是不会写文章的),在此时自满地停下来,有充分的理由。他们将变得陈旧(不停怀念与重复年轻时的自己)、迂腐与固执。他们毕竟风光过,人人给他留点面子,忽视他们的无知与可悲。
持续、深入的阅读可以帮人变得谦虚,谨言慎行。包括我的注电学习,我也是把它当一种享受,从一窍不通到略知一二到可以做题,这种塑造大脑的过程其实是很愉悦的,无论理科文科,实质都是训练你的大脑,理科不太在行,但是你训练它,让它经历不舒服,甚至痛苦,让它持续精进,变强,那感觉是很酷的。文学更不用说,给心灵持续的抨击和跌宕更是绝妙得无以描述,那感觉比做爱还爽。
所以当霍金瘫坐在轮椅里,当史铁生失去双腿,依然能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那是因为他们还有最重要的脑子,思维思想带给人的愉悦感胜于任何。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提到,“所有的事实都说明,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在是否幸福这件事情上,个人的人格、气质、心态、信仰,比汽车、房子、珠宝等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你的个性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连岳也有个理念,“人是以理念分阶层,而不是财富。”极为赞同,财富在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之后,并不会对幸福感增加有更多益处。当然追求财富是必须的,叔本华若没有父亲遗留的大笔遗产,可能就不会纯粹为了哲学而著学。我也想要更多的钱,用钱买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学习,思考追寻,为家人也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让家人幸福。何况有钱人也是一日三餐,鸡娃和家庭的鸡零狗碎,工作的纷繁复杂。一直给哥哥传达一个理念,“多用脑子想办法,你的脑子是最贵的。”
我从阅读中找到这么宝贵的财富,我希望也传达给我的孩子。两岁多的妹妹,包括现在的哥哥,他们也能觉出阅读的美妙之处。妹妹成长真的很大,学习力也超强,念过的书都能反馈给你,特别现在处于语言黄金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