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灵山非彼灵山,它可不是被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的那座仙山。它是我家乡东部一座海拔不过二百多米,状如宝塔的小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小小的山丘,却因轶事无数,远近闻名。
灵山名声远播的功劳主要在于它的庙会,在我们当地有“三月三过神仙”之说,因此,每年这一天,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会云集到此赶庙会。香客们穿戴一新,带着各种香烛供品,纸马钱粮,通过一条羊肠小道,盘上山顶,然后焚香祷告。香客大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来到灵山焚香的目的无外乎祈求家人平安、子孙满堂。临走之时,一定要折一枝松柏插在头上,曰“插松柏,带孙子。”以至于山上的松柏都快被折尽了。
其实现在的山上并没有什么庙宇,只有满山的瓦砾。香客们就在瓦砾堆里焚香跪拜。因为焚香烧纸量太大,三月三这一天,远远地看到灵山之上云雾缭绕,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白色云帽,神秘感充盈着四周。
灵山原名叫塔山,一名刘塔山,又名溉源山。《太平寰宇记》载“山形如塔,故名”,《潍县志》说“塔山又名溉源山”,以前山上还有不少庙宇道观,蜂房水涡,蔚为壮观。最早的庙宇是为纪念隋末窦建德而建。他曾驻兵塔山一带,统治期间“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老百姓感其德遂建庙纪念。传说庙址原在塔山正南的大山之上,但是一夜之间塔山“灵气”大显,竟高出大山一截,就连砖瓦木石等建庙物料也从天而降,于是改建在了塔山,并改塔山为灵山。后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不断扩建,山顶庙宇逐渐增多,清朝中叶道观最为兴盛。山顶正北最高处,有玉皇大殿,向南依次是窦王庙、岳王庙、娘娘庙、鼓楼、钟楼,再向南有关公阁、百子阁、雹泉阁,还有斋堂、香坛等,四周围墙高筑,院内苍松翠柏,碑群林立,庙阁顶部镶琉璃瓦,气势非凡。
原先庙里住满了道士,每日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倒也清静无为。到了清末,土匪盛行,打家劫舍,昼隐夜行,祸害一方。为了有个歇脚之地,土匪们便打起了道观的主意,一阵乱枪乱箭,把修行的道士们吓得屁股尿流,逃之夭夭了。剩下的接宇连栋的殿堂就成了土匪们的“聚义堂”,他们在这里喝酒吃肉,商量打家劫舍的事,俨然是制造血腥事件的据点。
民国时期,土匪们长枪短炮的眼看成了气候,当地政府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剿匪,土匪们本来就是一些乌合之众,一见此处难以生存,就一溜烟跑到胶东一带去打劫船户去了。剩下的庙宇既没了土匪也没了道士,挺立在荒山之上,交通不便,实在无有他用。又有一些乡间游民、小混混们常常集结此处做些偷鸡摸狗的坏事,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拆庙宇建学校,开启民智。可这一商量不要紧,竟商量出了一段充满传奇的纠纷。
我们当地有两个超千户的大村,一个叫柳院,一个叫司马。柳院基本姓郝,我们当地土语读作“huǒ”,司马基本姓刘,两大姓都想在本村建一所学校,因此灵山的庙宇归属问题就浮出了水面。两大姓氏的族长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来证明灵山是属于自己的。司马刘说:“此山又名刘塔山,自然是我刘家的。”柳院郝说:“那么,我姓郝(土语“huǒ”音),活(全)天下的东西都是我的。”两大姓一言不合,就要械斗,紧急关头,有人想了一个缺德的办法:在灵山庙前架一油锅,烈火煮沸,内放一串铜钱。两姓可各选一人,徒手从沸油中取出铜钱者为胜,胜者得庙宇。
这日,灵山上人山人海,郝刘两姓围拢在一口黑色的大铁锅面前,铁锅里盛满了豆油,松木燃起的大火将锅中的油煮得油花翻过,灰色的油烟远远就能看到。周围四邻八乡来看热闹的也挨挨挤挤,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围在四周。看到这口沸油翻滚的大锅无不吸气,侧目,咽唾沫,温度这么高的油锅甭说手伸进去,就是铜钱放进去估计也会被炸成酥饼。大家大气不敢喘,静候主持人和公证人出场。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公证人出场了,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有地方乡绅,还有当时的县长和乡长,大家各自坐定,面色凝重地环视着四周的人群。之后就是主持人,他是大家公推的和事佬。他将一块面团插在木棍上,伸进油锅里,然后高高举起,但见雪白的面团变作黑黄一块。
“众位都看到了,这是货真价实的大豆油,已经煮沸,现在我将这串铜钱置入其中。”主持人说完将一串铮亮的铜线在众人面前高高举起摇晃了摇晃,那串铜钱就如同凌空舞动的小金龙,瞬间穿入了沸油之中,在黄色的浪花中打了一个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铜钱已置入油锅,刘郝两家请各派人挑战油锅捞铜钱,规则是,谁捞出铜钱,灵山上的庙宇就归谁。各证人已全部到齐,又有众乡邻为证,事前两姓代表已在生死文书上签字画押,白纸黑字,永不反悔。谁先挑战?”主持人大声说到。
周围突然一片死寂,似乎每个人的呼吸声都能够听见。大家瞪着睛,竖着耳,提着心,静待挑战者出现。
“我,我来!”
大家定睛一看,一个瘦小枯干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穿的破衣烂衫,头发又长又乱,满腮胡子,一摇三晃,拧着鼻子,看起来很是牛气。他就是柳院的光棍,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个正经名字都没的郝三(只因排行老三)。
“我来捞钱,你们能给我什么好处?”郝三歪着身子,抓着乱蓬蓬的头发问。
“郝三,你放心,你残了,我们全族养你,让你娶妻生子。在场的人做个证。”郝姓族长大声说。周围的族人立刻应和着。
郝三拱了拱手,大步走向油锅,探头看了看,伸出手在油锅上罩了罩,然后迅速缩了回来,似乎想要试试油温。他围着油锅来回转了几圈,才站定了身子。只见他皱了皱眉头,咬了咬牙,脱去右衣袖,露出一条青筋暴起的黑瘦胳膊来,他把鸡爪般的五根指头展开,在空中抖了一下,最后,猛地插入了翻滚的热油中,接着就是“啊----”的一声尖叫,大家吓得赶紧扭过头去,大人们慌忙捂住了孩子的眼,当大家偷偷看时,只见郝三用左手托着右臂,黑乎乎的手里抓着一串铜钱,高举起后使劲扔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托着胳膊就地打滚。嚎叫声响彻山谷。
司马刘们见此阵势吓得魂飞天外,本打算应战者早已不见踪影,其他人谁也不敢出来,最后只得接受事实:柳园郝赢了。
自此,灵山上的庙宇被柳园郝拆走了,利用旧有的砖石建了一座当地最早的中学-----柳园联中。
灵山周围泉水很多,有石泉、道士泉和一些无名的小泉,最有名的要数霸王泉。传说,秦末西楚霸王项羽领兵从此处经过,人困马乏,日高人渴,但见满山翠柏青石,却无半滴清水。霸王心急如焚,不禁怒气冲天,举手就地一钢鞭,谁知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汩汩涌出,不多时,已成数弯溪流。将士们下马饮水,甘冽泉水沁人心脾,无不欢欣鼓舞,遂勒石记功,名曰:“霸王泉。”
灵山之巅据说有一海眼,与东海相连,现在已不可寻。后来有人想开发灵山,多次勘探却终无所得。老人们都说,海眼在一雕龙石柱之下,若是移动石柱,则有一眼幽深而不见底的细口井,井内能闻海啸风鸣之声,随即一股咸腥之味喷涌而出,使人惊恐万分,于是赶紧把石柱移回原处,随即一切恢复正常。当拆庙的时候,大家小心推开石柱,只听“轰隆”一声井口闭合,平坦的如同平常地面一般,再也没了踪迹。从此灵山海眼消失,最终成了历史之谜。
此外“塔山观日”也是灵山一带著名的景观。站在灵山上东望,可以看到碧波浩渺之上,滚滚云霞之间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刹那间放出刺眼的光芒,映照着整个灵山,从远处看,就如同灵山通体发出万道金光,令人十分震撼。若是此时站在山顶西望,可以看到九十多里外的孤山,孤山状如从地面生出的灵芝,面对着金光闪闪的灵山,民间俗称“金顶献瑞”。可惜的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等原因,站在灵山上已经看不到遥远的孤山了。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如今望着已被墓地陵园占满的灵山,谁还记得它曾那么多奇闻轶事,那么多庙宇殿堂,就如同灵山的名字一样透着灵气,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神秘而又美丽。那曾透着父老的深情、游子的心声的灵山,最终湮没在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丛林之中,成了亡魂主宰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