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极简主义

作者: 曹梦贤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21:39 被阅读19次

    昨天,看到公众号“极简先行”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你是否要退出群聊?”“是。”》,点进去看了一下,还是很有一些感触的——不仅仅是群聊,还包括关注的一些公众号,自己都在考虑着“退出”。

    于是,在下面留言道,“我现在关注的公众号31个,感觉还是多了,想精简到10个”。

    留言的原句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写这篇文章时加的。网上留言或聊天,很多时候,自己都不怎么加标点,个人习惯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自己很在乎细节,在乎到会想着一句话写完,到底应该用逗号、句号、省略号还是感叹号。

    实际上,这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儿。

    不加标点,发的文字多的话,看起来可能会费劲一点,但大部分时候,网上留言或聊天,发的文字都不会太多。

    自己的那条留言发过去之后,也没想着会不会通过作者审核,即使没出现在下面的留言列表中,也没觉得是一件很紧要的事儿。自己读文章有感触,及时把感触写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就行了。

    不久之后,这条留言通过了审核,还看到了作者的回复:“这个月你的目标就是10个。慢慢留意自己平时哪些公众号是不看的,逐步极简”。

    这个月还剩十来天,现在自己关注的公众号是31个,能不能把公众号极简到10个,自己也不是很确定。但是,逐步减少公众号的数量,确实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

    不仅是公众号,一些群聊,自己也想着退出。刚看了一下,自己加入的群聊有7个,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数量算多还是算少,但是,对我而言,感觉还是多了。

    除了公众号、群聊之外,微信通讯录联系人、手机通讯录联系人、qq群、qq好友、微博关注、手机软件、网易云音乐歌曲等,虽然有一些数量不算太多,比如微博关注没超过五十人,且多数是互相关注;手机软件除了自带的之外,下载的软件也是个位数。

    但是,在微博关注的人里,有一些交流很少;手机软件中,还是有两三个,自己很少打开,多是当时觉得“可能会有用”而下载的,现在看来,用处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相对于减少手机上的这些,自己在精简衣服数量上,做得还算可以。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自己有几件T恤,当时在脑海中过了一下,好像只有三件:一件白色的,此刻正穿着,还有一件黑色的和横条纹的,去北京时,带的是这两件。除此之外,没了。

    和精简衣服一样,自己一直都在“精简”的,还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每次跑步,自己都会把长期积累下的九句座右铭,在心中默念一遍。

    在这九句话里,最长的一条座右铭,由七句话组成,是读俞敏洪书时看到的;而有的短到只有三个字,比如第一句:深呼吸——这个不仅短,好像也太通俗平常了一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有用:每当自己心情紧张抑或浮躁时,深呼吸后,整个人都会很安静,心情也会更平和。

    相对于情绪的调节,情感相对复杂一些,以爱情为例,从内心来说,自己向往有话聊、相处愉快、心安、有一些默契的爱情,且也能碰到这样的人。

    但是,自己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被动。被动的表现,不仅仅是不会主动争取,而且即使在有机会接触时,总是会想着对方在听到某句话时的反应,以至于自己会把话说得很含蓄,含蓄到除了自己,可能对方很难听出话里的“言外之意”——我不是很确信,但可能真的是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了。

    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把生活过得简单一点,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一直都在这样做,其著有《断舍离》一书,所谓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离”开对物品的执念——这和极简主义的理念很契合。

    对自己物质和精神上“断”、“舍”、“离”,看似是一种告别,其实是一种遇见,它会让你更专注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更懂得珍惜身边最重要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理解的极简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sk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