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贫乐道一生的邵雍

安贫乐道一生的邵雍

作者: 郑小福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0:58 被阅读0次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邵雍,现在大家提到他,主要就会想到他的易学相术,占卜很厉害,他独创的梅花易术,精准度高。就是因为这个越传越神乎,容易忽略他本身的学问以及道德修养等。

邵雍的名气当然很大,被誉为北宋五子与二程、张载、周敦颐齐名的理学大家,一代大儒,后来朱子是集大成者,对他们的思想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邵雍也是家学渊源,小时候也是一直晴耕雨读,勤奋聪明,精通佛学儒道学,而且经常修身养性:夏天不打扇子冬天不生炉子三年不安床打坐。

但是他也并不是超然世外,是很积极入世,本身志向远大,曾经也立下志向:欲为天下屠龙手。不仅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曾外出游学宋(河南)、齐鲁之地。

后来长居洛阳。

刚开始搬到洛阳的时候,生活一度比较艰苦,住的房子也很破败。但是邵雍毫不在意。据记载:当时有个名士王豫,在一个下雪天去拜访他,到他家里之后一看,家徒四壁四处漏风这么个地方,但是邵雍端坐桌前,脸上表情凛然不可犯,没有一丝对身外的环境感到窘迫。王豫瞬间肃然起敬。

当时很多很不单单佩服他的学问,更多的是对他性情的折服。

邵雍一直是对自己道德修养有很高的要求,对物质不怎么在意。他后来半生居洛阳40年,一直是安贫乐道。后来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也结交了很多当时的名仕,比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这些人,都是他的好友。他们都是朝廷官员都比较富有,看他住的确实不大好,后来一起筹钱买了一间大宅子送给他。邵雍也不矫情好友相赠坦然接受了,并且取名为安乐窝,起号安乐先生。他的生活呢也是朋友接济,官方补贴,教授学生。朝廷数次征召为官,都拒之,言一旦进官场,就会影响自己修身养性做学问。

一直是“立上等品  为中等事  享下等福”

他名声既显,很多人都找他求教,无论远近、高低贵贱、长幼来,都很诚恳的接待,耐心回答问题。从不轻易谈论别人短处,别人优点都真诚赞扬。回答问题也从不强加于人,接受呢接受,不接受呢就只等他自己体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很多时候,在探讨某个问题只要呈现出某个事实,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这种思考的逻辑肯定都是根据他的阅历背景相关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之后得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这一点体会还是很深刻,我们在一些活动上会见到一些人,可能本来只是就一个问进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分歧,不同的理解。这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就很强势,觉得我是对的这个信念很强,甚至是演变成意气之争。)

所以邵雍做事做人这种态度,受到大家的尊敬,包括当时的老百姓都很尊敬他。邵雍一出门说的是“我们的先生来了”。

受人爱戴,影响盛大,当时洛阳城“学习蔚然成风”。

注重对子孙的家教,写过很多文章、诗去教导。他的儿子邵伯温曾回忆他父亲的教导

“量力而行则不后悔,

随遇而安则不忙叨(忙中出错)。

如果一个人非千里马不骑,那么这个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马骑”

都是一些实用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为什么要分享邵雍呢?

有一天我很忙,处在一个比较疲累的状态。因为试听课安排了几场,效果都不理想,本身心里就有压力,然后也接待了一些人,也会说自己的路任重道远。当时就出在一个有点焦虑的状态里。

我记得是下午4点了,然后5点孩子要放学我就得回家弄孩子,还有一个小时时间我就准备准备明天要讲课的东西,正好要提到邵雍。

于是看到了他的生平,不是学问,而是他豁达的心性。

可是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我知道了他,也慰藉了我自己。

我当时紧绷的心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他安贫乐道一生,践行一生自己的道,大儒果然是大儒,让我等只能顶礼膜拜。

普通的我们可能达不到那样纯粹的状态,可是不影响我们去靠近。

修这个字很有意思,修行、修道、修佛、修身。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修,生活里的小事就是一点一滴中修身养性,没那么远。

愿我们都在自己的路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贫乐道一生的邵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s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