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主要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组成,用于实现肩关节外展和旋转,维持手臂运动功能。主要由于疲劳,创伤等导致肩袖损伤,目前存在4种可能的解释,Neer撞击学说,退变学说,血运学说,创伤学说。
诊断手段有手法试验,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影像学等手段。手法试验包括Neer撞击试验,Hawkins试验,冈下肌试验,交叉内收试验。常用的评分量表有Constant-Marley,Neer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估量表ASES,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等。影像学手段有X光,超声,核磁共振等。根据肌腱撕裂直径可将肩袖损伤分为小撕裂,中度撕裂,较大撕裂,巨大撕裂。
关节镜手术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容易发生疼痛,关节僵硬,再次撕裂,肿胀等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包括中医,理疗,西药,运动疗法等。中医主要以针刺为主,还有刮痧。理疗采用电导仪等分为体外超短波疗法,体外冲击波,超声波疗法,电刺激疗法,脉冲磁疗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分阶段康复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关节松动技术,Thera-Band训练,离心训练等都被证明对降低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有促进作用。
但目前术后治疗手段还没有得到统一,术后何时开始康复也存在争议,未见康复机器人参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研究,可能是自己没找到。
如果想把康复机器人引入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分阶段,循序渐进,无痛等康复理念需要落实,实时评估保证安全性是第一位,表面肌电信号也可引入用于控制或评估,个性化提供康复训练方案也可以作为一个探索点。这样的话只是和脑卒中康复背后的康复理念不太一样,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还要接着阅读国外文献,总结此方面前沿的,公认的康复手段,总结出肩袖损伤康复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