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3439/e9499b8089c6e015.jpg)
我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最一致的时候,好像是某些热门电影上映的那几天,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晒电影票、爆米花、奶茶、狗粮……
然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同一部电影,有人赞许,有人唾骂。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
姑且不去看那些所谓的电影打分,如果你要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你到底应该相信认可的一方多一些还是鄙夷的一方多一些?
同样地,看到一些文章、评论,你是否能清楚分析出其中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没错,我不能,所以我要好好学习:)
01
当问题产生时,如果不想随便被别人带节奏,最好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
应试教育下绝大部分的学校和老师采取的无非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思维。
它的弊端是: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之后,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却丧失自我思考能力和辩证能力,形成了一种叫做海绵式的思维。
所谓海绵式的思维,就像海绵放入水中一样,对知识和信息无脑地接受。
一个人如果始终依赖海绵式的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但如果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带着一定的态度和问题去读书,对所见所闻做出决定和取舍,这样的互动方式则是淘金式思维。
《学会提问》建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在脑海里常备这样一份淘金式的思维清单: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02
明确不同问题的性质,正确对待差异。
世界上能找到确定无疑的回答的问题,通常是自然科学和物质领域里面的。
比如圆周率等于多少、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有确切的且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答案。
但是涉及人类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方面的问题,往往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一是因为人们的行为往往充满争议。
二是由于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
这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喜好带入这些问题的讨论场合,而对那些与自己的喜好不一致的说法一概加以排斥。
由此我们对行为性问题的看法难免会与别人产生差异,思想的碰撞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对那些试图说服我们改变观点的人,我们对他们的推理也必然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才行。毕竟我们的有些看法难免会出错。(《学会提问》)
03
分配好精力,正确提出问题和选择要处理的问题。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新唐书·陆象先传》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
如果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问题,都要挖空心思去刨根问底,浪费时间不说,还对自己毫无益处。
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最好是对自己影响重大的、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
比如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是否要考研,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开展,而不是关注中午吃啥、豆腐脑咸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这些。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大把光阴去客观评估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学会提问》)
04
学会批判性思维不等于能正确地运用批判式思维。
如果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则会形成弱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会导致我们陷入闭塞的交流困境。
因为它的目的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不接受其它的看法和意见。
这实际上也就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性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
相反,如果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则是强势批判性思维。
强势批判性思维才应该是健康的批判性思维。
拥有强势批判性思维的人思想比较开放,不会抱着自己的观点死死不放,既不自欺欺人,亦不人云亦云。(《学会提问》)
05
总结:
正确认识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学会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是两种常见的思维。
有些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抱着开放的心态来认识和接纳不同的看法会让我们学习到更多。
我们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提出和解决重点性问题当中。
当有问题产生时注意避免固守自己的想法,陷入弱势批判性思维误区。
以字为缘,因缘际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