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两个月了,通过这八周的观察,平时作业的反馈,发现班里十几个学生学习很困难。
困难到什么程度呢?最基础的生字词不会默写,古诗勉强会背诵,但是一首诗二十八个字,能错十个以上,更别说写阅读题了,不理解,作文不超过200字左右,看到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不头疼是不可能的。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学习上不自信。其中有几个学生的家长说,一星期就玩手机。
是啊,他们在学习上受到的打击太多太多了,可能不可计数了都,他们那颗受伤的心灵,在万箭穿心的熬过了一周,怎不赶紧找点让自己有成就的事情做做呢?
书,背不会;题,做不对;字,写不好;上课,听不懂。
我们一定要相信,当孩子不会的时候,最难受的不是我们,是学生本人,可能有些家长或者老师不相信,我们都气死了,孩子还像没事人一样,那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当我们越是特别生气的时候,孩子的事情就成了我们的事情,孩子会觉得为我们所学,反之,当我们能平静对待的时候,孩子的安全的环境中更容易反思自己的行为带给自己的影响,继而产生主动。
每个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对世界对课本对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孩子越大,好奇心越小,最后两眼空空,双目无神呢?
我们看看大自然里的植物或许就明白了,路边的花花草草之所以能顽强生长,因为阳光雨露,也因为在风雨中坚强,但是,阳光的日子总是多于风雨交加的时候。如果把鼓励和肯定比喻成阳光和雨露,把批评比喻成风雨,我们大概就明白了,多鼓励,少批评,对,不是不批评,是该批评的时候,恰当的批评,让孩子懂得规矩,明白道理,是对的;但是如果生命当中风雨频繁,冰雹不断,再坚强的花也抵挡不了,孩子呢?经常受批评的孩子,经历挫败的孩子被打击的没有了信心,天长日久就习得了“无助”,对“无助”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习得”的,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指责让孩子没有了动力,不再相信自己,最终自暴自弃。
怎么办呢?重新给孩子“阳光”,让孩子的世界温暖起来,唯有“鼓励”能让这些孩子重拾信心。
我先把他们的组长喊出教室,先做组长们的工作,要帮助小组的成员,就去“鼓励”他们,组长们同意后,当即让组长给他们的组员写一张鼓励贴,偷偷的写,在晚自习快放学的时候,我让组长念出来,并且交给本人,贴在我们班的鼓励树上,告诉,这些孩子们,经常去看看组长写的鼓励贴。
在自由创作中,有几个学生就写到,收到组长的鼓励,自己开始好好学习的心情更加的坚定了,自己感到了力量;还有一个学生说,谢谢组长给我的鼓励,就因为你的那句话,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要努力学习了。
作为老师,我想的首先是接纳学生目前的水平,布置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然后鼓励他们相信努力,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定出适合他们的目标,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多关心这些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想学好的愿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成长中的人,相信鼓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