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随笔15:“无论如何,不能以儿童这些缺点为理由而削弱我们对他

教育随笔15:“无论如何,不能以儿童这些缺点为理由而削弱我们对他

作者: 花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2-09-07 13:39 被阅读0次

阅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句时,没有特别的感触。经过李老师的解读,知道是指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平日工作中,我似乎也能做到理解学生。

直到今天突发的事件,我怒不可遏地爆发,并以为我的暴怒为事件画上了句号,不想下午又发生反转。

天色昏暗,走出校园之际,“没有抽象的学生”这一句突然冒出脑海,回想今天突发事件中的男孩表现,瞬间对何为“没有抽象的学生”无比清晰。幸好,最后的处理,我冷静地站在学生的角度。

9月底就有艺术节的比赛,所以从8月20日开始,我便提前带乐队开始集训。民乐队这么多乐器,这么多孩子,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声部要清楚准确,合奏要富有表现力。目前单声部还没能人人过关,尤其是大提琴让我大跌眼镜,还在艰难学习中。外聘老师把学生交到我手上,竟然一段都连不下来。

一头是每个学生的技巧过关,一头是合奏水平的提升。有点儿让人焦头烂额,只有努力镇定排练,提前计划,有序开展。每一天都过得紧张忙碌。

不想,自己所带的二胡组一名向来爱护有加的男孩接连迟到不到,甚至还对劝说他的队员讲,“想来则来,不想来就不来。”又说,“”我就不来怎么了。”完全无视乐队纪律。

平时对他爱护有加,正是因为他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我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肯定。这个壮实的男孩总的来说表现不错,偶有违纪,说他几句,最终还是能接受批评。

最近二胡组集训,时常看到他停下练琴东张西望,盯着他,他才慢悠悠重新拿起弓演奏。昨天傍晚合奏训练,人没出现,今日早上小组集训,人又没出现。怎么,最近检查成绩不错,尾巴翘得很高了,想到这些,正在三个教室穿梭指导的我怒火中烧。

不来拉倒,还差你这人了,水平再好,无视集体要求集体需要,我行我素,不要也罢。

冲着心中火气,让学生把他从自己教室叫来,起初还是想简单说几句打发他走算了,可说着说着,想着过去对他的关心和宽容,心中更来气,顷刻间我的训斥声响彻整个音乐楼,破窗而出,惊诧了对面楼道里正准备进办公室的同事,几位连连抬头闻声望过来。惊呆了在座的其他孩子,大家一声不吭盯着我。

眼前的男孩见我气势汹汹,滔滔不绝控诉他的不对,眼圈发红,眼睛里已经噙满泪水。

看着泪水,我差点心软下来,想想这个节骨眼上,我放着重要的大提琴学习不管,还要再三做他的思想工作,越想越火,都六年级了有这么不懂事。

训斥了一通,厉声问道:“你参不参加,你自己决定,要走你尽管走。”

男孩除了眼睛湿润,全身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不肯说退出还是留下。

出了恶气的我回点神过来,补充道:“以前我和你交流民乐队的学习和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往后我们就只是交流课堂上的学习,你对乐队对二胡这么没感情、没兴趣,日后音乐课上我也不会对你另眼相看,除非你离开我们学校,我不用对你负责。今天我尊重你的想法,我们乐队到现在大家都认真努力排练,为了共同的理想。老师没有精力还要管你的纪律问题,你实在不喜欢你走。乐队缺谁都没关系,缺我也没关系,后面有老师来。我们现在的努力,是因为我们既然要为学校争光,那就全力以赴承担责任。”

说完,我撂下他一人走进大提琴教室,赶紧指导去。

不久,男孩进教室放好乐器走了。

我感到心口一阵轻松。

中午,班主任老师发来信息“男孩哭着回教室,了解了情况已经教育过,下午让他重新回来排练?”

那一刻,我真心不想他回来,过去费了那么大的耐心关心教育他,他竟然如此不尊重乐队,不尊重我。

双手在手机屏幕上打了一段话,表示不用回来,不接受他了。但是,发送前我迟疑了,我是出于什么感受下此决定的呢?

停下手指,静静地体会了一下,如果我是男孩从班主任那里得知音乐老师不再欢迎他,他会有什么感受?不好受吧。这样的处理对他的成长有利吗?会不会从此带着强烈的挫败感,从而更加不善于合作,不乐于调整自己的行为。

想到这里,我重新输入一行字“如果孩子真心想来,最后一次机会,下不为例。不想来,也没有关系。”

就此,我猜测男孩傍晚会不会来。在我的印象中,这个男孩集体劳动不愿意多付出,总是躲着干活,集体训练老想休息,拉奏水平全凭智商不错,不脚踏实地,练习中常常讲话玩耍,还经不起批评,一批评就不服气,总是得疏导他。

这一次我的河东狮吼,是他头一回见到,到底对他的心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就他那臭脾气,傍晚应该是不会来了。不来也好,我省心。

到了傍晚,他出现了,见我看了一眼没说话也不再正眼看他,他默默拿着二胡坐在自己座位上。我有点意外有点欣慰,看来他对乐队学习还是有兴趣的。我选择冷处理,从排练前到排练中,始终没对他吭声,也没当众说什么。直到排练结束,我留下了他单独对话,他表示还想继续待在乐队里,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月底的艺术节比赛。我们约定下不为例,男孩态度还算诚恳。

那一刻,我庆幸自己没有由着懊恼心情做出决定,差点将他拒绝到底。原来,我对他的认识也是标签化的,并非把他视为具体、有独特的丰富体验,视为一个可发展的孩子。过去,我多少有点儿“忍”,潜意识认为他的行为习惯“不可改”不特别批评,忍着这次比赛结束,所有毕业班学生退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对他屡教不改,无视纪律,我深恶痛绝,认为他是不可改的。幸好,最后冷静下来,没有紧闭乐队大门,给他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不能以儿童这些缺点为理由而削弱我们对他们的爱。”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227篇,字数2148,共累计382666字数)

相关文章

  • 教育随笔15:“无论如何,不能以儿童这些缺点为理由而削弱我们对他

    阅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句时,没有特别的感触。经过李老师的解读,知道是指要认识...

  • 【0116】读书清单——《原则》5

    001.我们接受的各种教育和现实经历让我们对自身的缺点感到难堪,并试图掩盖缺点。 002.如果你能以开放的心态看待...

  • web攻击有哪些方式?网络安全考试需记

    Web攻击 在互联网中,攻击手段数不胜数,我们平时不能以自己只是普通的开发程序员而不是安全方向的开发者为理由,而不...

  • 散说

    无论如何!意识会不会削弱?是什么让它削弱?又是什么让它变的清晰?读书?思考?沉浸?这些又是否需要如同做运动一样需要...

  • 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 在教育里面,我认为教育是敞开心扉的教育,不隐藏自己的缺点的教育,可往往在我们普通家庭...

  • 一言一行一追求

    有人说:“教育,最终要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当前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儿童。”有幸与这样的人相识...

  • 增长依然需要管理的进步

    管理不能以成果为导向,而只能由问题为导向,这种观点代表一方的思路。 管理对每个人最大的挑战就是他永远在解决问题而不...

  • 人间真相:人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你是不是经常产生厌恶自己的情绪呢?无论如何都只能看到缺点,实在找不到喜欢自己的理由。 真相是什么呢?你下定了决心不...

  • 书摘《无聊的魅力》

    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随笔作家,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重大主题,又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 ...

  • 转杨小兵老师:视野的高低决定教师智慧的大小

    肖川老师的《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书,是他对教育思考的一本随笔,是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一本书。本书“从好教育与好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随笔15:“无论如何,不能以儿童这些缺点为理由而削弱我们对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wn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