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善事父母,子爱利亲谓之孝;厚传家久,忠,尽心竭力也。前不久,观看了《守望家风》的第四集孝和忠,感触万分。
我们人类和动物同存天地间。羊有跪乳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德之本也。”上下五千年,孝道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在孝风的濡染下,代代老人生活在大家庭中,几世同堂,子孝孙贤,共享天伦,成为广泛称颂的东方文明。
古代人物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有呢?”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常思念哪!”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中国共产党比做母亲,所以对中国共产党也要孝和忠。
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红军长征历时12个月,转战11个省,行程25000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遭受围追堵截,人员损失过半,中央红军经历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出发8万人保留下3万人。
邓萍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军事将领。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参谋长,红五军军委书记,同年冬天和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在中央苏区,邓萍南征北战,战功卓越,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
1935年2月27日,在中央红军长征第二次攻打遵义城的战斗中,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牺牲,年仅27岁。参加此次战役的当时任团政委的张爱萍,当即写下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烟。"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还有感人至深的红军34师师长陈树湘,长征途中,他率领红34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率领全师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4天5夜后陷入敌人包围,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后被俘,在押送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也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深刻认识忠诚的政治意蕴,科学把握忠诚的丰富内涵,切实做到忠诚的知行合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充分体现,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要求,也是攻坚克难、永远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因为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所以做为一名党员,我忠诚于我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61708/8261e4be1ffd17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