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

作者: I喃喃I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0:22 被阅读0次

    提起家风,呈现给人的几乎便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类道德规范。很多人在幼时都会被要求背《弟子规》、《三字经》等教育性书籍,这样做似乎是把传统沉淀的优良美德当作家风。然而,时代在变迁,家风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家风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存在必须是与社会风潮相适应的”(摘自搜狗百科)。我对此的理解为:家风是在顺随社会风尚的背景下,每个家庭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并由后辈延续下去的各种道德准则。

    诗经中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放在当今社会,这是一句众人皆懂、能在心底掀起波澜却很难深刻理解的话。在物质生活极具丰富的现代,养育孩子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已不成难题,而人们对于孝的重视程度似乎随之减弱了,或者说让人们身体力行的去回报养育自己的父母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百善孝为先”,由古至今“孝”永远是检验一个家族风气是否良好的标准。俗语讲“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孩童就算有个性上的差异,但道德品格却都是通过父母的言行培养起来的。倘若父母不敬长辈,孩子察言观行成长起来,将来又何谈孝顺呢?通过我的父母及家里的长辈,我能清楚的感知到我的家族里永远把孝顺摆在首位,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说词,大多是希望用自身的行动及行为来影响后代。

    我们这一代人,在计划生育的浪潮下,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享受到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很多人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成长起来,正如温室中长成的花朵难以承受大风大浪,曾被“冠以”90后称谓的我们也饱受批评,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承受压力、不懂为人处世的道理等行为,让我们难以争辩。

    在我的家庭里,父母很少与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经常通过身边的小事进行言传身教。小的时候让我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不许用筷子在盘子里乱夹菜、不许在外面哭闹着要东西这些情形我到现在还记得。“严肃”是父亲的代名词,是与非的界限划分的非常清楚,但他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即使这样仍然对我起到“震慑”的作用。我并没有感受到中国对传统家庭定义的严父慈母这一概念,父母更多的是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我能理解的角度上教育引导。

    我的父母都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走向城镇、经历了下岗、一次次的更换工作,悉心经营家庭的同时又不停地“向前奋进”,终于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生活有了“盼头”,真正的实现了“安家乐业”。他们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就相当于看到了父母与主人公共同具有的那份拧不断的韧劲、磨不灭的希望。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白活了一场。”

    我的父亲经常向我分享他的成长历程,“像你们现在这生活学习环境,那时候哪有啊。每次上学之前都会在家里带上一包馒头,一罐咸菜,这就是一星期的口粮。在学校里也不只是学习这么简单,还要出去干活,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我毕业之后在工厂里上班,那种只有上班和下班的闭塞环境下,根本结交不到什么朋友,人变得木讷了,思想也受到了限制。如果当时没有走出工厂的话,可能整个人都会被架空吧”“现在我每年也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年终会总结是否达成了,人生的道路就是要不断前进的,如果你满足于现状了,就说明你到了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从初中开始,父亲会经常性地买书回家,他并没有说要求我去看,但是看到他在早饭的时候拿书读、睡觉的时候拿书读,无形中让我也提起了兴趣。我们都酷爱历史,会一起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争论他们的功与过,就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培养起了时常读书的习惯。

    母亲换过许多工作,银行、驾校、餐饮、直到现在在做出纳,每一项工作都干的比较出色,让其他人信服。“如果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你要迅速的去适应。做一项工作不要华而不实,只要你踏实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是她用自己的经历教会我的“笃行”。

    到了现在,父亲已经不那么严肃了,我们之间开始交流各自的想法,对未来的打算等等。他们经常说:“你快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要考虑考虑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奋斗了。”也会开玩笑的说:“一定要找一个懂事的女朋友,这样你们将来才能教育好小孩,才会过得幸福。”坦白地讲,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家风是什么,引用百科上一句话“极端地说,没有家风,本质上也是一种家风。”一直觉得家风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要更好的阐述,那它就是由各种道德品行汇聚在一起的能使家庭和睦的氛围。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等到我去经营家庭,有了小孩之后会教给他(她)些什么呢?言传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味的去灌输所谓的“家庭理念”,也很难去做到“知行合一”,因此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共同希望的是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精神气质,即为“润物细无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教重于言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a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