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了电影《罗生门》,因为对这部电影感兴趣,本着无聊的事认真做的精神,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罗生门》的影评,因此对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电影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里》,而“罗生门”是另一篇小说的名字,黑泽明用“罗生门”来给电影取久,同时也对《竹林里》进行了改编,自有他深刻的用意和宏大的内涵。那么《罗生门》这篇小说又说的是什么呢?本着把无聊的事做到极致,就在网上搜索并阅读,翻译者为楼适夷。
那一个战乱时代傍晚,一名家将(也就是仆人)被主人给辞退,失业了。他在罗生门下躲雨,也在罗生门下思考未来。要么做一个正直的人被饿死,被人扔到罗生门内死无葬生之地;要么做个强盗,靠伤害别人为生。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一个问题。家将在生存与良知之间挣扎着,不知该何去何从?
此时的他遇到一个老太婆,是那种非常穷的的瘦弱的老太婆,她正在拔一具女尸的头发。家将觉得这个老太婆太过份了,拔死者的头发是对死者极大的不尊重。此时的家将的内心是善在主导着,对待恶行他有他的良知。老太婆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她要生存,拔了女尸的头发可以做成头套去卖以谋生,况且这女尸生前也不是什么好了,做过很多违心的事,所以她现在拔女尸的头发不算作恶,或者说为了生存做这些事没有错。
家将一听不觉为老太婆点赞,哇!这说得太好了,为了生存就没有错。于是为了生存,他剥光了老太太的衣服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可能他开始做了强盗,心安理得地做了强盗,而他的入门老师就是被他剥得赤光的老太婆。
老太婆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用来自证行为合理的说辞变成了剥光她衣服的依据,对她而言,正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我们每个都在善与恶之间徘徊着。何为善?就是按照公认的规则行事。比如开车不闯红灯,按交规行事。何为恶?以不得以作为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不按规则行事。比如明明红灯亮起,却以时间紧为由,闯了红灯。如果借口成立,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以时间紧为由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就是必然的事,有因必有果。
家将因为老太婆的恶行从而走上了强盗的道路,他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让老太婆赤着身子在尸体堆里行走,对于老太婆而言,作恶而得恶,她活该!可是家将此后的作恶生涯中会遇到平生没有作过恶的人,对于这些人,是不是太冤?就如同一个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车辆撞了按规则行走的路人,路人是不是太冤?
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避免给自己找借口,用各种不得已和没关系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曾听过这么一个老笑话,与《罗生门》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某人患病到医院做手术,当他看到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时大惊失色,坚决要换医生。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换医生时,他说医生的毕业证书是从他手上买的假证书,分明就是一个假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