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三伏天”在全国似乎是统一的,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全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中的"伏",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第二,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而昨天(7月10日)是安徽平均出梅的日子。所谓“梅雨季”,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推挤形成的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明显移出(北上),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区内各站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著加大,则定为出梅。今年合肥地区“梅雨季”自6月17日至7月10日24天。出梅后的降雨为“夏雨”,不再称“梅雨”了。
今年“梅雨季”算得上温柔——风调雨顺。隔三岔五下一场,有雨解渴,单次不超过100毫米不造成水灾。近十年有三年发大水,短期过程强降雨(巢湖流域梅雨季2016年960毫米,2020年达1001毫米),都在七月前后。有两三年却是“空梅”“短梅”,应当降雨的却难得下场大雨,造成“伏旱”。
“入伏”正是盛夏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不热都闷,三九天不冷都寒”。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三伏天高日影迟”。没有空调的古人对伏天一吟三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