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噩耗,著名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癌症离世。
刚过两天,再次惊闻噩耗,金庸老先生也走了!
一时感慨良多。
记得小时候,我爸费尽千辛万苦,给我们家和外婆家各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彩电)。
一到了晚上,外婆的所有邻居,都挤在外婆家14吋的夏普小彩电旁,等着《射雕英雄传》的开播。
电视剧播完了,大家还舍不得移开视线,一直要等到出现下面的画面,外婆才关电视。
然后邻居们还会意犹未尽地坐在一起,再讨论起码半个小时剧情,最后终于逐个离开。
每天晚上,都要走一遍这样的流程。
小学时很多同学的笔盒上都贴着郭靖或者黄蓉的贴纸,偶尔也有穆念慈或杨康的(好像又暴露年龄了)。
那个夏天就是《射雕英雄传》的夏天,那个年代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年代,那一代孩子就是看着金庸老先生的书长大的。
长大了,第一次看到李咏,是在《幸运52》的节目里。
说句实话,一直到现在我都不觉得这个节目的创意有多好,但就是爱看。
喜欢看李咏的波浪头,喜欢看他笑一笑,嘴角两边就有两条大褶子出来了,喜欢听他轻松、有力、抑扬顿挫的声音。
他幽默的主持风格,就算节目里没有任何可笑的内容,你也能微笑着看完。
后面的《非常6+1》也一样,看节目的感觉是很轻松,很自在,能调动人的情绪,就算他说错话,都觉得挺可乐的。
作为一个不喜欢看电视,综艺更是几乎绝缘的人,我能对这两个节目留下深刻印象,完全是因为咏哥!
这是两位带给了我们无限欢乐、唏嘘,创造了我们的青春和回忆的名人。
愿两位都能一路走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短短一生中,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成为某个领域的翘楚,应该人生无憾了吧!
1
李咏,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所以填籍贯的时候他都填新疆。
1987年,李咏离开新疆,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
1991年,大四第二学期,李咏就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实习。实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央视开始面向各大对口院校正式招收播音员,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一个播音员名额归李咏。
1993年任中央电视台记者。
1996年任专题片编导,并担任纪录片《香港沧桑》的解说,同年主持对台节目《天涯共此时》。
1997年主持《欢聚一堂》。
1998年主持大连电视台《久久合家欢》,同年开始主持《幸运52》。
1999年主持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今夜月正圆》。
2002至2008年,2011至2013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2002年至2009年,主持中央电视台3.15晚会。
2003年10月,主持CCTV-2《非常6+1》。
2004年至2006年,主持CCTV《梦想中国》。
2008年6月28日,与王小丫主持央视特别节目《奥运加油!中国加油!》;同年11月开始主持《咏乐汇》。
2011年3月21日开始与王冠主持《向幸福出发》。
2013年3月20日正式从中央电视台转入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4月7日亮相东南卫视《爱拼才会赢》,成为唯众传媒签约主持人;8月8日在安徽卫视担任《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导师;10月与金星搭档主持河北卫视《我知女人心》。
2016年主持浙江卫视《中国新歌声》。
2018年10月25日,病逝,年仅50岁。
这是从网上搜的李咏的生平简介。因为太长,我简略了一些。
我们稍作梳理:
1、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都是在央视。妥妥的科班出身,根正苗红。
2、1991年央视面向各大对口院校招收播音员后,唯一的一个播音员名额归李咏。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可见专业能力较强,得到官方认可。
3、从1991到1996年,做过记者、编导、纪录片解说等,在摸索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探索自己的核心优势。
4、从1996年开始主持综艺节目,直到1998年,在《幸运52》中大放异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并找到了舞台,得到了发挥,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5、1998年以后,更上一层楼,不仅接着主持了大受欢迎的《非常6+1》,还成为春晚、元宵晚会等大型晚会的常驻主持人,进入央视主持人的核心圈。
6、2013年开始,尝试更多职业发展可能。
李咏是幸运的,从大学起,他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
但就算是这样,在工作后,他也用了7年时间做了多种尝试,在细分领域继续探索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寻找和自己相匹配的节目。
最后,他终于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主持风格——个性、轻松、幽默,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节目——轻松的综艺节目,通过刻意练习、不断重复、坚持改进,获得了认可和成功。
在这不够长的一生中,他努力过,他光辉过,他十分清楚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是什么,并且呈现给了所有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完了一生,他毫无遗憾!
2
金庸 (1924.3.10-2018.10.30),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
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1955年至1972年,创作武侠小说十五部,小说名首字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
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老先生和李咏的职业生涯完全不一样,我们也梳理一下:
1、金庸出生于战乱之中,大学在重庆学的是外交,后又在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可以说从未接受过文学、历史等相关的正式教育。在工作前的唯一一次写作,是15岁时写的《献给投考初中者》,可以理解为当年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一本针对小学升初中的参考书,收集了中学的招考试题,附上了分析解答,并且用方便翻查的方式编排,书很畅销。与武侠和小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因此绝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良好的基础。
2、工作6年后,才凭借自己的英文能力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成为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开始接近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生涯。
3、工作9年后,只是因为偶然原因,才开始写武侠小说。当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连载风靡一时,金庸也是忠实读者。由于梁羽生的连载终结,报社急需新稿,金庸被赶鸭子上架,临时报了一个题目《书剑恩仇录》,当夜写了一千字的稿子,连载三个星期,反映平淡。但一个月后,逐渐流行以致火爆。盗版商把报纸的小说版块抄录成册,印书出售。金庸随之又写了《射雕》以及在创办《明报》后靠《神雕侠侣》拉拢人气。写武侠小说的初衷是应急,后来则是为了拉拢人气。
4、在发现了自己在武侠小说方面的优势后,金庸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之一,一届文学泰斗。
金庸老先生虽然出生于战乱之中,和我们都不一样,但是在职业发展路径上,却有几点是相通的。
第一,一开始并未找准自己的优势。比如他在15岁时,已能出书,说明写作能力、归纳能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当时却没有得到运用和强化。
第二,经过了9年的职业生涯后,他并不是自己主动摸索发展出了自己的路径,而是在外部的驱动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创作,但由此却开创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金庸先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报纸即将开天窗的压力,他可能没这么快开始自己的创作。
金庸先生也是勤奋的,如果没有前期的大量积累,也不会下笔如有神,马上就能写出具有历史背景的高质量小说。
金庸先生还是坚持不懈的。18年间,写了15部小说,每一部都是精品,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有浓浓的民族大义、兄弟义气、侠客豪情!
他一生经历无数,但一直在奋斗,在努力,运用自己的最强优势影响了几代人,将他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实现了他最想要的,也是最完满的人生!
金庸老先生用他的幸运和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用他的勤奋和坚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自己的生命成为了最美丽的长卷。
李咏与金庸,出生年代不同,教育经历不同,生活轨迹不同,职业领域不同,基本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生。
但是,他们也有相同之处,他们一样努力,一样坚持,一样优秀!
据说,李咏的临终遗言,只有八个字:“没有遗憾,只有不舍”。
看得人无限唏嘘。
我相信,金庸老先生应该也是没有遗憾的。
韶华易逝,人生或长或短,方向或明或暗,道路或平坦或坎坷,只要不忘初心,发挥所长,砥砺前行,你也可以无憾!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李咏和金庸先生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演出,我们却还需要继续坚持。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成就我们自己无悔的今生!
更多好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黎黎帮”(ID:lilibangliliba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