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80422/83fa482feb574340.jpg)
5分钟:5分钟线程法,5分钟整理
5分钟线程法,简单说:遇突发事项时,快速判断是否能在5分钟内处理掉。如果可以,立马着手解决。如果不可以,果断放进待办事项中稍后处理。一看见5分钟线程法,我内心十分欣喜。记得前段时间刚接手行政事务,又加上不熟悉,每天处理工作时,一会儿接到行政上的事务需要处理,一会儿又要跟伙伴们沟通,一会儿需要想想明天宣传文案......刚下课,在办公室休息,整理资料的我看着行政事务解决完了,又来,不断打扰着我手头工作。心里十分烦躁。了解5分钟线程法后,才意识到是自身处理事务方式不断。对于行政事务,除了学会安排在固定时间处理外,对于突发事件我要学会辨别是否能在5分钟内解决。如果不能,就需要将其暂放在待办事项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80422/385fe6cbb78f89f6.jpg)
我曾以为的整理就单单每晚整理物品而已。可是没想到,5分钟整理分成三方面。第一是整理手机,第二是整理随身物品,第三是整理思维。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可眼花缭乱的大信息量也容易让人遗漏重要信息(前段时间忙得我竟然忘记朋友的婚礼)。而每晚将重要信息归档(在微信名片记录新认识朋友第一次见面信息;朋友换手机号赶紧更新通讯录),将是不错的处理方式。作者娜娜讲述到因为在群聊中复制过某个朋友地址,解决了联系不到朋友的难题。小小的举动,却会在关键时刻帮大忙。弄乱的物品归位,补充手提包的纸巾,这一小小习惯我相信不仅对我,对于其他小伙伴也是提高生活幸福感的的小举措。整理思维——每天记录心得体会,在心理学上也是学会觉知,学会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
一项能力真正的掌握应该以你能传授他人为衡量标准
作者娜娜通过做社群成为运营官教练、活动文案写作教练,以及提到知识付费实质是“经验付费”,还有这本经验成书——《用一年时间重生》。都无不说明了,“教”是最好的学,是检验是否学到位,掌握到位。“一项能力真正的掌握应该以你能传授他人为衡量标准”这让我想到我自身。大学四年的心理学,毕业后专研了3年的心理学,到现在已有7年光阴。可在3月sally让我给大家讲讲心理学某一个领域小知识,我讲“自由书写”讲得一塌糊涂。原本计划的24个公益心理咨询最终没有再推进。除了领域不够细分外,也离不开掌握不精的事实,更离不开没有将“每一天、每一分”都指向心理学。这一事实也让我想到书中那句“一切不以输出为目标的成长都是自嗨”,不去实操,不去帮助他人,不去输出,最终我也会属于自嗨。不过还好,在心理学输出道路上我并没有放弃,喜马拉雅100天打卡终会完成,周二站岗休息那一周我会进行分享。
中途放弃——没有意义,收获不大,不感兴趣?
这本书总共用了6个小时左右,而在阅读到本书的中后部分时,我想放弃了,不想阅读了,想玩手机看电视了......对于这样的心理反应 ,我是接受了,在容许自己玩10分钟后又继续重拾这本书。这样的情况让我想到3个月才看完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阅读过程中我是用意志强行去看,强行沉浸在书中。直到4号晚上,听到《如何高效阅读》,才开始沉思为什么有想放弃的想法?我才明白:书中有部分内容我不感兴趣,或了解过,或收获不大,我完全没必要每个字每个字细读,可以大致略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80422/ed84a2397779d92b.gif)
阅读本书带给我的感悟并不止这些,只是它们带给我的触动更大一些罢了。对于运用工具手册又会带来怎样的“遇见”,敬请期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