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开放周期
——对李峰《中国未来5-10年系统性机会》的理解
从历史节点看中国开放进程中给予的风口机遇。
1978年,中国在物资极度匮乏、人均粮棉油水平全面倒退的形势下,却在全民皆公的情况下,开放了农业,即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甚至产生了富余劳动力,这也为后续改革埋下伏笔。
1980年,中国出现大量知青返城,城市待业青年比例陡增。政府随即开放了城市服务业,例如供销社和国营餐馆等,允许第一批个体户的存在。
1984年,因为包产到户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间接催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现第一批乡镇企业,也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基础。知道1995年,乡镇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达到25%。
1990年,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衰退,政府开放了对今天影响最大、吸金最多的房地产行业,允许房产买卖。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在对诸多行业的开放中,其中一项影响力巨大的,就是开放和允许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独立外贸自主权。在这之前,民营经营者都需要经过国营的外贸公司申请,才可以出口。而开放了外贸出口之后,制造型企业有了自主出口的权力。
2008年,中国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为应对这次危机,中央在2008年决议,促成了持续讨论五、六年时间的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7月正式在深交所交易。
回看历史进程,从农业、城市服务业、个体制造业(乡镇企业)、房地产到民营制造企业的独立外贸自主权,每一个新的开放决策或政策的实施,其政治和经济基础都是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如果这两个基础无法保证,就会做出影响之后几十年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并在这些时间节点诞生出长期结构性的行业机会。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将达到800-900万人,占全球高等教育毕业生的1/4。中国也正在变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总量已达到近7万亿美元,为中国许多行业出现世界级的消费品牌提供了可能。如何利用全球最大量、相对廉价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谁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谁的成长性就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