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诉诸权威,本质上源自人们对确定的渴求。面对未知,我们希望有人能够清晰解答;面对争议,我们希望有人能够一锤定音。可往往无法如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
权威不是用来迷信的,权威在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而且我们在某些方面需要权威的同时,自己也尽量成为某个方面的权威,这是社会大分工的基本意义。
2、思维陷阱
导致人们犯下逻辑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学任何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未知永远存在。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一个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不接受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很多认知上和逻辑上的错误。
3、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里不带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人们也常常由于因果关系分析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且不自知,进而莫名其妙地作出错误的决定,走上错误的路。
我们在被环境塑造,同时,在塑造我们的这个环境,也是我们自己(参与)塑造的……
4、自证预言
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罗伯特▪莫顿
自证预言的运作机理有些令人迷惑:好事很少心想事成,坏事往往无中生有。但这也不是不能解释:或许这与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有关——喜悦会使一个人停下行动去享受喜悦,而恐惧恰恰相反,会引发一个人马上采取行动去避免危险。事实上,这种出于恐惧的决策几乎总是事与愿违。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习惯性拒绝思考;二,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
想要做到”思维缜密”——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
5、辨析感悟
人类普遍拥有的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坏运气。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自利性偏差。
一个很实用的建议: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6、克服恐惧
思考训练书籍里总数提到阻碍人们正确思考的诸多障碍,例如我的更好、死要面子、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类、自我欺骗……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恐惧带来的懦弱。
人贵自知,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式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7、辅助工具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不要说—— “ ……本来(原本)就是嘛!” 这样的句子
举例:一位报社的老板这样呵斥一位刚入行的记者:
永远不要再跟我说“我认为……”了!你的看法关我屁事?我要的是事实……
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过去。可是,时间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无论后悔的程度多么强烈,都无济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