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能的围攻下人类的出路在何方

智能的围攻下人类的出路在何方

作者: 拾陆的石榴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20:47 被阅读10次

    看这本书的时候,办公室里的两位同事,正好就siri和小冰的优劣展开一场小论战。在男生的眼里,虽然siri和小娜同属于工具,但走的路完全不同——siri依然重视服务,而小娜在努力智能。siri用了17年的时间,主要功能仍是语音助手;而小冰仅出生3年便会作诗,有情绪,会谈条件。也已经一定程度取代人而与使用者进行聊天。

    没错,这个“取代”令人恐慌。当下许多行业都在沉浸在对人工智能“鸠占鹊巢”的不安中。九寨沟地震发生时,一则公众号文章《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在媒体朋友圈里大量转发。在这场天灾中我们看见,人工达不到的地带,无人机早已轻松飞入。那份25秒写出的新闻,完整包含了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产出说明和5张图片,如此短时间、高精度、全覆盖地收集到信息,已让绝大部分记者望尘莫及。

    人工智能是不是要侵占人类,王天一先生在《人工智能革命》中已有论断。在书中,王天一先生将这种“不必担心”表述为“独一无二”:“……无论能工巧匠技艺多么高超,都不能可能达到机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可正是这些不可控制和不可克服的因素,给他们手中的物品赋予了蓬勃的生命力: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事实上是把人类的精力留在了更杰出的工作上。而什么是人类“更杰出的工作”,则是两个字——创造。

    创作,是指人类十分善于用头脑中有限的资料,糅合成完全不同的第三方。学美术的孩子知道,如何将颜料搅拌调配后给图画上色;而对于直接将颜色录入系统的机器人来说,则没有这样的配置。人工智能的庞大数据储存超越任何人类,而最大的弊端在于,他不太可能从已有的程序中跳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流派或算法。这种创造力的缺失,恰好是人类的优势所在。王天一先生将创造力和想象力称为“人类的最后阵地”。

    纵观这本书,既讲述了人工智能革命的发展史,像一本史书;也讲述了许多结构、定理,像一本理科书。而更符合它的描述,应该是“一本理科生写的哲学书”。它超越了对革命的简单事实性撰写,而是升华到了对人本身的思考、对历史事件对解读、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并对症下药地找出人类的出路。这些有理有据对表述,都使得这份观念更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的围攻下人类的出路在何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mt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