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在诸多哲学著作中,经常提到一个字——善。善并非只是狭义的善良,它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并且是不具象的。而且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名词,是动词,就如存在主义中提到的“此在”。
善,我觉得具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善待自己。另一个是向善,追求善的过程。
先说一说善待自己,人为什么善待自己呢,因为人自身是有缺陷的,人自身具有不完整性和不可无限延续性。不完整性:可类比为空间维度,每个人在相貌、智慧等都不是最完美的,不是最佳的,人需要完善自我。不可无限延续性:可类比为时间维度,人生是有限的,而且过于短暂。
每个人的先天特征就是不完整性和不可无限延续性,而且认识智慧的,可以用理性的思考,来探索这两种特性(动物,甚至植物也具有这两种特性,只是程度较弱,并且缺乏有效的反思机制)。
在此基础上,人便产生完善自我的欲望,这样的欲望便是自由意志。而每个人,或是一个人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自身的不完整性和不可无限延续性也有所差别,进而造成自由意志的不同,进而自由的选择途径和方式也存在差别。
各种的差异交织、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善的表达,但是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智慧,逆流溯源,从欲望、先天二项性,探寻善的本质。
再简单谈一谈向善,就是追求关于我的“完整性”和“可无限持续性”的过程。人作为一种理智的动物,深知绝对的善是可望不可及的,初心是美好的,过程是艰难的,结果是绝望的。
善具有两面性,可能把人引向恶。人类在追求善无果的时候,即走向了恶。
所以真正的善,绝不是追求极致,而是在追求极致的路上,脚步向前,心坦坦荡荡,做到适当的善。
适当,即适中,即中庸,不偏不倚,不离不弃,不卑不亢。只有这样的善才是积极的,才是现实的,才是对于自我最完满的结局。
在东西方思想上,关于哲学的定义,关于善的思索。一个是自圆其说的,一个是极致追求,进而走向分裂的。
所以关于哲学的定义,是智慧的,这样的智慧不是简简单单的聪明才智,而是使自我快乐的智慧。
所以大智如愚、恰到好处便是真正的智慧,便是真正的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