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益下乡怎样才能接地气 北京通州梨园镇小街三队村精微治理实践

公益下乡怎样才能接地气 北京通州梨园镇小街三队村精微治理实践

作者: 脉搏艺术网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23:50 被阅读10次

    《农民日报》(2018年12月08日07版社会民生版本报记者 李秀萍

    观看“社区治理实验剧场”演出的情景短剧后,梨园镇小街三队村的群众积极参与议事讨论。

      12月4日下午,冬日的北京户外难免寒风萧瑟,但是京郊通州区梨园镇小街三队村党建活动室里却一派热闹。原来,2018年通州区农村建设基金项目、梨园镇农村社区“精微”治理模式探索服务项目小组正在这里开展系列活动,当天的活动是这个项目中“社区治理实验剧场”系列的第4场演出。

       来自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心心来点灯”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演出了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情景短剧《倒塌的围墙坍塌的信任》,短剧集中呈现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为社区管理带来的棘手挑战,短剧开放性的结局设计,为参与活动的村民预留下加入讨论、各抒己见的空间,同时,作为点评嘉宾的社会治理专家、法律工作者、文化学者、社区工作人员等也与村民共同参与讨论,引导村民从讨论情景剧案例出发,直观体会到如何正当有效表达权益诉求、如何通过协商议事化解社区矛盾以及第三方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治理实验剧场”系列活动是梨园镇农村社区“精微”治理模式探索服务项目的亮点内容之一,整合各方资源,依托真实案例,改编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反映身边社区纷争与家庭矛盾等内容的情景短剧,引导、培养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知识,学习有效沟通、协商议事的规则。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干部孙霖和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民革北京市委祖国统一专委会委员覃研介绍了这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是怎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小街三队村村情、满足村民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开展形式的。

       小街三队村委会,户籍人口737人,2016年底搬迁上楼,社区设施完善,村民生活富裕,村委会抓好发展的同时,注重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丰富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文化普及教育便成为村委会建设的一部分,村委会希望通过文化活动、通过身边故事寓教于乐,带动群众,提升素质——这便是梨园镇农村社区“精微”治理模式探索服务项目启动时小街三队村的独特村情。

       对梨园镇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而言,启动这个项目,是希望通过探索农村社区“精微”治理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热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激活社区活力、形成社区特色、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治能力,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刚开始他们对项目的设想是以社区议事会的方式,为社区邻里问题搭建沟通平台,促成协调解决办法,对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通过社区微协商交流沟通解决,也通过议事会来搭建多方沟通机制。

       项目小组进驻之初,经过多次跟梨园镇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项目联系人和小街三队村“两委”干部沟通、跟群众面对面交流,意识到在城市社区行得通的专家授课培训的项目实施方式并不适用农村社区。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覃研介绍说,“刚开始小街三队村民听说要做‘精微’治理,以为我们这些人就是天天找他们开会、上课的,一些村民直接表示不喜欢。”不仅如此,项目小组很快发现社区活动参与者中,积极的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中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远高于年轻人。

       怎么办?几次尝试活动开展下来,项目小组发现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更受欢迎。提升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养,让优秀传统文化以传承创新的方式回归日常生活,成为梨园镇小街三队村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特色。

       在链接优质文化资源落地过程中,项目实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先通过一系列手工体验活动吸引群众参与热情,从制作冰皮月饼到艺术烘焙,从制作北京绢人到感受扎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到请来书法家传授书法入门,带领村民体验诗词古曲唱诵等等,由此聚集起一批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

       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亲近村民日常生活,而且积累起一批开始认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的基层干群和各方社会资源,为引入“社区治理实验剧场”系列演出讨论做足了铺垫。

       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为出发点去探索社区“精微”治理模式创新的要旨何在?从小街三队村的实践来看,就是通过举办活动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旦村民的文化素养和自主意识提升了,就会更主动参与社区自治,更有效参与协商议事。

       10月16日,“社区治理实验剧场”的首演现场引来热烈讨论。梨园镇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干部孙霖目睹现场群众投入讨论的热情,感慨地说:“这种社区治理实验剧场,确实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因为情景短剧的内容反映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小街三队村的群众能在后续戏剧培训中多参与,以后也可以在社区剧场演我们自己的故事!”

       11月2日,梨园镇农村社区‘精微’治理模式探索项目小组召集部分小街三队村民开了议事会,就如何更好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展开讨论。“我希望能多开展小品、戏剧表演,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能学到法律知识。”“我希望多开展毛笔书法培训,丰富文化生活。”“我希望以后能开展一些英语培训活动。”现场的村民代表纷纷各抒己见……小街三队村“两委”干部张向芳表示,引进项目举办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帮助大家提高文化素养,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探索社区治理路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都需要接地气的落地实践,都需要以基层群众能接受的方式推动。过去大家提到专家、学者下基层不是讲课、就是开会,现在我们请群众出主意、提意见,注意满足群众需求,组织一系列有趣味、有意思的文化系列活动,让专家学者和群众坐在一起观看、参与,一起讨论、分析,专家、学者变得亲民了,讲的内容也更贴近基层群众生活了,吸引并稳定了一批积极分子参与其间,我们计划重点引导,争取早日培养为积极参与社区微协商的骨干力量。”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覃研对后续项目实施成竹在胸。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多种形式进行创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服务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巡视员王时浩表示,确保做到进得去、立住脚、扎下根、创品牌、能推广,才是衡量社会组织公益下乡成败的关键。梨园镇小街三队承接的农村社区“精微”治理项目,特点就是组织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项目落地以来,呈现出可喜苗头,希望后续能够持之以恒。

    编后

    近年,围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助老救孤、救困助残等等主题,一些地方积极争取公益下乡,从鼓励自发慈善的好人好事到发布公益需求对接公益帮扶,再到利用专项资金通过置换承接和购买政府社会服务等等,面向基层农村群众的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日益增多。

    特别是通过购买政府社会服务,为具有创新和发展实力的社会组织提供发展契机和干事平台,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多元化社会服务,满足基层村居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基层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村群众不仅得到实惠,而且得以提升素质、锻炼能力,更好地参与到产业发展和村民自治事务中。

    历数此类公益服务实践,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化服务,更需要接地气的组织策划。确保做到进得去、立住脚、扎下根、创品牌、能推广,是衡量社会组织公益下乡成败的关键,也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选择的关键。

    今日本刊聚焦涉农公益与志愿服务话题,刊发稿件,希望传递这样的思考——如何从自发的慈善走向自觉的公益,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好人好事,我们乐见其成,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启迪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低门槛、见真章的涉农公益思路,催生更多面向农村基层的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拾遗补缺,协助政府更好地推进民生改善与乡村治理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益下乡怎样才能接地气 北京通州梨园镇小街三队村精微治理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oc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