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画写生的感受——闫景阳

中国画写生的感受——闫景阳

作者: 5e66e3d46cd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3:15 被阅读54次


    艺术简介

           闫景阳,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黑龙江省画院艺术教育培训学院院长,黑土画派促进会会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科顾委文化专家成员,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文化交流使者。

    作品欣赏

    摘要:中国山水画写生观的形成是画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心灵生发的结果。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写生和西方风景画写生区别在于:观察方法的不同;画面核心构架的不同;审美取向不同。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避免机械再现自然;笔墨语言、景物取舍要服务于意境传达;要体会古人感悟自然的心境;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积极介入。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观;演变;当代意识

         写生是每一个中国山水画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山水画从诞生伊始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写生观。中国山水画写生观的形成是画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心灵生发的结果。历代山水画家的作品和画论中呈现了如何进行山水写生的认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山水写生追求。不同时代的山水画写生观是画家们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所秉持的哲学观念、科学认识、艺术理念、创作倾向的集中体现。经历了西方哲学、科学、艺术观念洗礼后的当代中国山水画写生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以下,笔者将结合对传统山水画写生观的理解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写生观的演变

    1.写生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俞剑华认为:“在中国绘画史上之发展则先有工笔既有写意终为临摹。故宋以前为写生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刚刚独立的时候,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画山水序》中写道:“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可见,画家已经把山水画当成了主体内在世界的有机部分,山水成了神之所畅的自由形式。隋唐山水画是上承魏晋初期下启五代两宋巅峰的重要时期。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高度概括了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法。史载,吴道子曾写貌“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说明当时吴道子应该去了实地作山水画写生,只是没有画粉本,靠记忆作画。

    2文质俱佳的五代、宋元时期。

    到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了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巅峰。画家注重描绘自然之美,并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写生性非常强,他们或隐居或游历于山林之间,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景。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自己在“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其为求其真而作写生,而且写生数量极多,“凡数万本”。而稍晚的郭熙亦对山水画写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望之以取其质。”宋代山水写生与前人相比,对情景、对性情、对诗画结合的审美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绘画所表现出来的韵致,不追求描摹自然的真实。即东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代取消科举取士,一代文人与仕途无缘。这其中的一批人就如同魏晋时的隐士一样避居山林,终生研习诗文书画,从而造就真正的文人画,其中以“元四家”为主要代表。诗、书、画三者统一于一幅作品之中,也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标准。笔墨的丰富,使其意境的表达也就更得心应手。沈颢《画塵》曰:“黄公望隐虞山,即写虞山,皴色俱俏。且日囊笔砚,遇云姿树态,临勤不舍”。倪云林亦如此,他画树特别强调:“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要显出树的质感,量感和体积感,纯是从自然中来。所以元代的山水画虽然强调复古,强调意境意趣、笔墨关系、书法用笔,但元代山水画中的写生痕迹还是非常明显的。

    尚古与师造化并存的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以围绕笔墨进行研究、学习,多在形式上作文章的吴门画派占上风,浙派作为院体画也程式化更明显。明代只有少数画家坚持自然写生,其中最显著的一位就是明初画家王履。王履提出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与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末董其昌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他的摹古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清初的“四王”画派。他们一生大多沉浸于摹古的体验中,少有游历写生,所以他们的作品多缺少蓬勃生气、个人风格、创新精神。正如黄宾虹所说:“清代自娄东、虞山专尚临摹,重貌不重神似,二百余年来,士夫解画理者已罕,其坠地自不必言,鄙意不反对临摹,而极反对临摹貌似之画”。以写生创新为主的是被称为“四僧”的野逸派。“四僧”中的石涛即是一位有创新意识,标新立异的画家与理论家,他的实践和理论互为因果,各臻其妙。他认为,既要远离尘俗不为物欲所累,又要尊重造化的直接感受。他非常强调师法造化,但不是机械地去师法造化,而是运用一画之理,了法之法,变化之笔,运腕之巧,来写“蹊径,林木,海涛,四时”,表达出一种真性情高境界。为了做到这一点,石涛提出要“搜尽奇峰打草稿”。四僧中的另一位画家渐江,作画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也非常重视写生。

    传统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写生观的区别

        自晚明以来,西方的绘画早已在或多或少影响中国了。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山水画家开始突破传统的约束,重新开始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这时期的山水画写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地对景写生。其中进行山水写生较早的是俞剑华。还有西北的赵望云;南京的傅抱石、陆俨少;北京的李可染、张仃;上海的贺天健等,都是从师法自然中摄取营养,从而成为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大家。

    那么,传统的中国山水写生和西方风景画的写生区别在哪里呢?

      1.观察方法的不同。

      西方的风景写生在造型方面,是采用单眼静观时的焦点变形透视,色彩是运用空气透视法,尽量描绘出风景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感受,阴影明暗、形体结构、色彩等的变化准确性、客观性较强。其空间表现是建立在科学的几何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主观更多服从客观。传统中国山水画家写生则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他们往往兼取四面形象而以自身理解描绘,所谓“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画家通常处在游动空间中,以全局视角俯视整个宇宙,将“山水大物”作鸟瞰式的观察,想象为假山盆景,通过这种想象对自然山水作全方位穿透式的观照,减弱近大远小,弱化三度空间,从而将立体的自然空间转换为山水画艺术图式中自下而上的层次空间,这就是所谓的“以大观小”的观察方法。还有,侧重主观感受与整体气韵的营造,色彩只以固有色为主,不考虑复杂的环境色的干扰。

       画面的核心构架不同。

          西方传统风景绘画的基础是素描,有着长期对景作画的传统,并积累起一套相应的造型技法和概括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笔墨水平的高低是其价值判断的首要标准。董其昌云,“以景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在传统山水画中,笔墨可以体现出力度、精神、情韵、性格、胆量、才学、识见等主体内在的品质。笔墨的综合效果体现为笔墨风格,笔墨风格有效传达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趣、主观情怀和个性气质,是一幅作品的结构基础与风骨所在。

    3、审美取向不同

         西方传统风景画更多地是对自然的直接描绘,重物美、重视觉观感。画家对生活中实体景象的描绘是追求真实性和典型性,不是图式化的概括和类型化。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造型观念是以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意象”造型观,注重“意境”的营造,超逸的表达。它在审美表现中更多地注重对主体内在情感意志的体验和表现。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人与自然和谐、碰撞,以笔墨为载体,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画家对自然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写生的主要内容。中国山水画写生要求艺术家更具有人文性、感悟性,通过对中国画的线的提炼、虚实形相的关系处理和画面整体营构布局的把握来表现山水和与人心灵相通相融的意境。

    三、当下如何进行山水画的写生

        中国山水画创作通过对西方风景画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现代艺术构成学说的学习借鉴,对当代主流艺术世界的共时性观照,革新了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置身于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就要求我们理解、研究传统的同时,探索符合当代人审美意识的新的艺术风格,构筑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当代价值体系。

    笔者认为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避免机械再现自然

        山水画写生之路是认识艺术与自然的过程,是通过对自然的表现来传达主观认知、心灵感受的过程。我们在修炼笔墨技法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向自我内心环境的回向。这种修炼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艺术流变、社会阅历都会影响我们的主体认知。各门艺术都是相通的,古典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姊妹艺术的熏陶,都对我们大有裨益。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吸收更多的文化艺术营养。另外,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是简单的对景写生,眼前所见到的自然,一定要通过艺术家的内在把握、体验、悟化,运用中国山水画本身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然和人文景观。无论是荆浩、关仝、黄公望,还是石涛,他们都是对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投入了人文体验、认知感悟,长期修炼而成就其笔墨修养的。

    第二、笔墨语言、景物取舍要服务于意境传达

      我们这个时期,画家有更多机会面对自然山水风光,我们首先就是要有一种文化心理的积淀作为自我创作背景。要力求对自然景象进行深度的感性挖掘和自然的理性回归。那么想通过眼前的景象来传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如何通过笔墨语言把这种心境和中国艺术哲学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处理画面时,要从客观自然入手而又要超越客观自然,成为人文的客观,即一种认知的客观、文化的客观、笔墨的客观。更主要的是对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本体的认知,艺术家一定要先修炼出他最基本的笔墨技法。只有这样,在写生的时候,他才不会盲目遵从自然,被自然束缚。

    第三、要体会古人感悟自然的心境。

      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接触自然、饱游饫看的机会要远远优于古人。尤其摄影、摄像设备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提供给我们的视觉材料要比古人丰富得多。这优越的条件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那就是我们可能更多的忽略了内心感悟、心源认知,可能会更多地只关注眼前视象。这个认知,包括:对山水画整体发展的脉络的认知、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本体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研究能力。对古人的心境有深入的体会,有利于提升、净化我们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时的心境。

    第四、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积极介入

    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精神世界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杂与微妙境况。置身于这样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当代文化环境之中,山水画家要牢牢立足于生活根基,使山水写生成为贯通人生、艺术与自然三者的桥梁,成为表现当下人文意态、时代风貌的审美媒介。“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画已从传统文人画遁世逍遥的超逸情怀转入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真切表达。因此,在当代画家笔下的山水画应该是当代人灵魂得以寄托的情感寓所,精神得以畅游的灵性空间、理想得以呈现的集中反映。山水写生既是画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创作结晶,也是观者静游、心览自然的时空隧道。

     结语;

            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写生,站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点上。要想使中华民族的艺术之花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不败,我们的创作者就必须既具备远见卓识、良好修养,又能深深植根于生活,长期保持和自然的良好互动交流,在写生中消化传统、研究自然规律、融贯中西画法,孕育出富有民族个性的新的艺术形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画写生的感受——闫景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oe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