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带来乐趣,达到心流状态,这是勿庸置疑的,我们每个人也在工作当中体会过这种快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了。我们熟悉的古文《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把躲不掉的工作变成了复杂的活动,从工作中发现了被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活动,磨练自己的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于工作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强大。
工作与休闲,孰乐?
研究表明,心流大多出现在工作的时候,绝少在休闲时发生。对此普通人也有切身体会。但是如果问你,你宁愿工作还是休闲?恐怕回答一定是后者。换言之,工作时即使已进入心流,动机仍然偏低,休闲时,尽管体验品质很差,动机仍然很高,这种自相矛盾的模式有什么意义呢?结论是,谈起工作,一般人就忽略了理性的证据,他们无视当下的体验品质,一味坚持传统文化对工作根深蒂固的成见——认为工作是强加的限制,妨碍其自由,必须尽可能地逃避。
这种情况是因为现代人的工作观,以及在他的观念里工作与目标的关系。如果我们认为把精神集中于一份工作,违反了自己的意愿,就会觉得浪费了精神能量。工作无法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充其量只能实现别人的目标,投注在这样的工作上的时间,是从我们一生应有的时间中压榨出来的,很多人常把工作视为不得不做的,是一项外界强加的负担,是一种生命的负担,因此,尽管工作体验偶尔是积极的,他们仍然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这对他们的长期目标并没有什么贡献。
研究表明,人们对工作不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工作缺乏变化与挑战。2、人际关系冲突,尤其是与直属上司的关系冲突。3、工作压力太大、让人太紧张。
这些问题,理由都相当充分,但是都能藉着自我意识的主观调整而改变。一份工作有没有变化,最主要的,是看工作者的态度,而非实际的工作条件。工作上的冲突往往源自怕丢面子的自卫心理,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会设定目标,要求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他,并坚持别人按着他的理想行事,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别人也有一套想要实现的目标,避免这种僵局最好办法就是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帮助老板和同事实现他们的个别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8509/6f3998e56061d93a.jpg)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我们都期待下班回家的那一刻,准备好好享用辛苦挣来的闲暇。然而一般人在闲暇时往往错失享受乐趣的机会。当让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别人表演,踢球或艺术创作时,我们只是在虚拟的情境用替代的方式参与,假扮人生。这种替代参与暂时粉饰了浪费时间的空洞感,但跟投注在真实挑战性的专注相比,他实在太薄弱了。从技巧的应用中产生的心流体验会带来成长,纯属被动的娱乐背后什么也没有。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休闲,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他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一方面如果我们听任他们得逞,他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副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布莱特比尔写到:“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8509/6457ac47e1b840f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