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工具的理论基础是情绪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每个人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是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和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更直接的原因。
比如,孩子不认真学习,你就火冒三丈。你认为是孩子不认真学习(A),导致你的情绪失控(C)。而ABC理论认为,真正导致你情绪失控的(C),是你对学习这件事的看法和信念(B)导致的。你可能认为,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未来。而如果你能转变对孩子学习的看法和信念,可能就不会导致你激烈的情绪反应。
的确,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就会导致情绪障碍,也就是C的产生。
这时候你就需要情绪ABC疗法来转换信念,它的操作步骤是:
1.找出诱因。
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情绪的诱发事件。例如,孩子不认真学习,赖床,说谎,磨蹭等。
2.分析信念。
仔细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及由它引起的信念,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
如,孩子当众不给朋友的孩子玩玩具,让你很失控,因为你的深层信念是:这样让你很没面子。
3.转变思维。
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比如,当你认识到“孩子不让别的小朋友碰他的玩具,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正常的行为”这个信念,你在面对孩子不给别人玩玩具的事情时,就不会那么愤怒了。
4.积极行动。
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情绪开始减少并消除,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情绪的困扰。
如,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对玩具的保护是很正常的现象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积极的暂停、移情聆听等积极方式去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你好、孩子好、大家好的三赢局面。
运用情绪ABC疗法这个工具,能帮助我们很快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当你好了,孩子就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