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微信群里又传喜讯,赵集乡中心校足球代表队蝉联县冠军。
消息发出后,下面一连串的大拇指,赵集好少年的称谓也随后出现。再加上周一开会时校长的赞扬,赵集足球队的精神,俨然又成为赵集中心校的精神路标。
对于他们,表扬点赞实属正常,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多,流汗出力,风里雪里,不怕苦不怕累。
但这不代表他们的精神境界有多高,他们只是单方面发展了身体的本能。所以也可以解释尽管队员们换了为什么四年他们还是得了四个冠军。因为教练没换,而且经验更丰富,带队伍更得心应手。
因为在目前教育状况下,赵集教育催生出来的学困生远远多于足球队的需要。我们与其他乡镇比起来,获胜的本质,不是有一群头脑简单的孩子,而是有了一个能带领他们全力以赴踢球的教练。这种精神的实质,是教练的教顺应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不自觉地迎合了他们正当逃课的心理。
而我们文化课的老师们,受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根本无法顺应多数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无法满足多样化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做不到像肖老师们一样,顺应孩子们的 需要教他们。所以学困生批量产生。
可惜我们现在只有足球队,应该也发展篮球队、合唱队,还应该把他们单独列出去,让他们有专门的时间、地点训练比赛,让他们踢出去,成为专业人才,这才是教育。
像现在这样,我们只希望他们拿名次,挣奖金。冠军之后呢?他们依然要在教室里混日子,每天苦熬。熬毕业后,多数人此生与足球再无干系。我们再去训练下一批学困生,如此反复。这是教育吗?显然不是。
好少年之好,全在看的眼光和评价的标准。标准换,好少年,皆为学渣。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能在足球场上拿冠军却在教室里当学渣的过客。
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为学生想三十年,是一个漂亮的口号,最起码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