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课桌、办公桌和卧室摆放整齐,做事有规律的人,很难有创新、发散性思维;课桌办公桌乱七八糟,卧室杂乱无章,做事毫无规律可言,行为捉摸不透的人,往往有着出众的思维方式,善于攻坚克难,究其原因,有人说:喜欢整齐的人,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花费在摆放物品,打扫卫生,整理周围环境上,越喜欢整洁干净的人,越是付出的时间精力越多,人的精力有限,这些事情耗费一部分,那留给工作的肯定就不是百分百,而只是一部分了。
暗自把这番理论和自身情况对照一番,发现有一定的道理。比方以周末上午为例,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空闲时间较多,准备看看书写写文章,但是家里需要整理,卫生需要打扫,衣服需要洗洗。平时早上起床匆匆去上班,晚上回家时间有限,顾不上打扫卫生洗衣服,只能留在周末。所以周末的早上起床,为了房间整洁,为了讲卫生,只能花费一些时间做这些事。本来打算看一篇文章,写几段文字,结果一顿忙活下来,很可能没时间或没心情,有限的精力被耗费到无数的家庭琐事中去。
但是转念一想,似乎又不对。去年国庆长假为例,原打算外出旅游,结果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后来干脆整个假期窝在家里没出门。放假前暗暗发誓,这么长的假期,既然不出去玩,那就呆在家认真看书,多写几篇文章。第一天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第二天象征性的看了几页书,晚上写了一篇散文,后面连着四五天干脆不看书了,每天睡觉前匆匆忙忙赶写一篇日记,应付一下内疚的心灵。整个假期其余时间,都不知道在忙什么,最后总结的原因,只能怪自控能力太差,玩手机看新闻,散步锻炼身体,唯独不愿意做自己期望自己做的看书写文章,甚至自己都怀疑,自己真的喜欢看书吗?真的喜欢写文章吗?
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做对比,发现所谓创新性思维也罢,发散性思维也罢,和生活习惯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他愿不愿意整理周围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关系。而其他人做事中规中矩,也不能说是因为琐事限制了自己思维的潜力。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这都是人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那么多的因果关系。
其实,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知道小的创意可能会随时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要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固定的或现有的答案,要探求新的思路,当然,还需要锲而不舍地去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而不是半途而废,缺少任何一点,都很难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