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探析

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探析

作者: 鲁门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7:34 被阅读0次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陕西地区优秀作家辈出,八十年代更是出现了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这样的文学巨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文学以及北方文学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陕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之地。因此在陕西文学之中,这种关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探讨更为突出,乡土情结就是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当代文学;陕西文学作品;乡土情结

引言:
自八十年代路遥相继写出《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便掀起了一场关于陕西文学的热潮。陕西文学的异军突起,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柳青为代表。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当代中国十七年文学的代表。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文学荒漠之后,八十年代陕西文学开始在中国大地星光闪耀,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为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陕籍作家的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尤其是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典型。分析这些文学作品背后的乡土情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作家的精神世界,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论述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具体体现,其次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主要以八十年代的陕西作家作品为例。

一、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具体体现

(一)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路遥是陕西派作家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中的乡土情结最为浓郁。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故事的背景便是陕西的农村。高加林代表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地区具有现代化新思想的年轻人,他和传统的中国农民已经截然不同,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他的这种思想的转变本质上还是由于知识结构的改变。古老中国的农民文化程度极低,文盲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从未接触过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长期的农业生活保证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来源,因此便也无甚追求,精神层面上处于一种虚空和麻木的状态。高加林是高中毕业,这在当时已经是“文化人”的标志了,他便自然而然地沾染上了某些“资本主义”的思想,比如对农村的贫穷和落后状态的不满,对父母和刘巧珍等封建落后思想代表的鄙夷,以及对城市新生活的向往等等。然而,他毕竟只是农民出身,虽然热爱城市生活,并且和现代城市女性黄亚萍情投意合,但是现实的情况让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农村,城市生活终究只是他的一个梦想。
这部作品从始至终贯穿的一个问题就是高加林对于农村的看法。决不能片面地认为就是鄙夷农村的一切,高扬城市生活的美好。作品中也多次谈到城市人的一些弊病,比如自私主义等。对农村人的着笔之处也是褒多于贬,尤其是在刘巧珍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农村女性的诸多美好品质,这些都是城市人所没有的。这些问题其实代表了当时路遥对于农村与城市问题的看法,即传统中国与现代化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取舍问题,反映了路遥浓郁的乡土情结。

(二)陈忠实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陈忠实是继路遥之后陕西地区又一个大师级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白鹿原》——体现了作者厚重的历史观念和在历史社会的巨大变迁之下传统中国农民的改造问题。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陕西的渭河平原,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三千年前,来自宝鸡岐山的周族人灭掉商王朝,建立了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西周政权。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并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化在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之中。乡土文化情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的体现。因此,研究《白鹿原》,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贾平凹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贾平凹是陕西丹凤人,其思想深受陕西南部地区商州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在小说中,便是诸如《秦腔》、《浮躁》、《商州》等作品中所描写的关于普通陕西农村农民之间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在他的作品中,也像路遥一样有着对自己家乡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无论是《秦腔》中对陕西农民的贫困生活的描写,还是《废都》中对现代化的商品经济的批判,都在表达他对古老中国的乡土文化的留恋。

二、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的文化内涵

陕西作家作品中的乡土文化情结其实质并无差异,都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留恋。

(一)路遥作品中的乡土情结的文化内涵

上文分析指出,《人生》中高加林这个人物的思想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又对农村的生活存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这在他的爱情抉择上尤其突出:刘巧珍代表的是农村传统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和高加林在一起也只是谈论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家长里短,因此高加林对她渐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当他遇上城市女性黄亚萍的时候。但是,刘巧珍又有她珍贵的一面,即她作为农村人的善良和淳朴,以及对待感情问题时的专一;黄亚萍是城市文明的代表,具有现代化的新思想,她和高加林也是两情相悦,而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更有共同的话题,因此上更加符合现代化所谓的爱情观念。但是最后,现实的因素还是击碎了他所有的梦想,他和黄亚萍之间是没有可能的。

这部作品透露出的文化倾向其实是很明显的,路遥依然站在了传统的乡土文化立场上,反对现代工业文明对农村的侵蚀和同化。这一方面体现了路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以及乡村民风民俗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也同时透露出了他的历史狭隘性和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平凡的人生》不可否认是一部伟大的长篇作品,其影响力播演全国,至今仍然为人所谈论。这部作品中体现出的乡土文化情结更为浓郁,因此也更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态度。《平凡的世界》是纯客观化的书写,作者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尽量让书中的人物自己发声,因此强烈地体现出了人物之间迥异的性格。但是整体来看,无论是孙家还是田家,其思想本质还是传统的中国农民式思维,孙少安虽然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一般经历过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但是思想中的保守主义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整部作品洋洋洒洒一百万字之多,将黄土高原的传统乡村生活和农民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越到最后,作者的感情流露越是突出,简直就是一曲伤感的陕北乡土文化哀歌,并且越哀越爱,苦难在路遥的笔下甚至变得神圣起来,主人公对陕北大地的热爱简直可以和西方人对上帝的虔诚崇拜相提并论。

(二)其他陕西作家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内涵

除了路遥,贾平凹也代表了新时代陕西籍作家的强烈的乡土文化情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和路遥的区别还在于他能够将这种对农村问题的看法提升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于哲学的高度。

《废都》中,作者借传统武侠小说之笔虚构了一个荒诞的现代世界,笔锋所到之处,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现代化商品经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的不满。贾平凹也是一个恋乡之人,他的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所生活的家乡,并且,传统文化的修养使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更深。因此他的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内涵便显而易见了:无非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而已。

新时期其他的陕西籍作家还有杨正光和红柯等人。杨争光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传统陕西农民的日常生活的刻画尤为出彩,但是这些人的思想内涵较之前一辈作家而言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进步。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是这些作品中的最大的一个特色,其中所寄托的情感其实都如出一辙,都是这些作家对传统乡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这种情结其实多少体现出这些陕籍作家思想中的保守主义倾向。在现代化的今天,如何正确地对待这种文化保守主义,如何面对古老中国遗留下来的乡村文化遗产,这些问题的讨论仍然在继续。

相关文章

  • 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探析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陕西地区优秀作家辈出,八十年代更是出现了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这样的文学巨匠,从而极大...

  • 乡土情结

    我发现每个作者小时候生活乡村。那他笔下都有一个自己的乡村小故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他在《边城》中凸显翠翠那纯洁...

  • 乡土情结

    每次星期天回家,坐在车上,我都会贪婪地看着车窗外连绵的山,摇曳的花,敞开热情胸怀的田野。乡村以它纯朴的气息,独...

  • 乡土情结

    诗|小建 孤独的开拓者 在西北 在荒漠的边缘 在极度干涸的不毛之地 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有一只秃鹰在头顶盘旋 ...

  • 乡土情结

    这样一个冬天的下午,早早完成今天该干的工作后,我读完了已经细细品味了一个月之久的《皮囊》。一杯清茶、一本好...

  • 乡土情结

    月亮在云中徘徊不定 城市绚烂的霓虹 企图带走我心灵的夜空 心空中那么多...

  • 乡土情结

    很喜欢走这种石子阶梯。草儿从石头间冒出来,雨天,石子滑滑的,青草和泥土一起在雨中散发的气息格外亲切好闻。 路旁的竹...

  • 领悟《白鹿原》散发的芬芳

    陕西乡土文学一定有《白鹿原》的影子,《白鹿原》是陕西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陕西关中的风景与风情,象征着...

  • 析出鄂南乡土的精华 ——《茶牌坊》对中国乡土小说的拓展

    析出鄂南乡土的精华 ——《茶牌坊》对中国乡土小说的拓展 □程文敏 假如要确定现当代文学的“正统”,无疑我会选择乡土...

  • 我的乡土情结

    我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准确来说是兴山人,地处宜昌遥远的旮旯一角。犹记大学外地求学之时被问及是哪里人,我不假思索的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ch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