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凤城镇祥云路凤池庵前有古榕一株,五六层楼高,主干需四五人才能合围,相传为朱熹所植,树龄近千年,树身挂有古树名木保护标志牌。古榕下面是浩浩荡荡的蓝溪水,以前的古渡口和凤池桥旧址。
清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多次提到凤池这个位置,在考亭书院条,记有:“朱子旧祀于凤池庵,明正德十六年,令龚颖以朱子曾憩于此,有诗题壁,遂改庵为书院祀之。”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来安溪,为安溪题清溪八景,安溪成为朱子过化之地,加上山水形胜,有龙凤名区之美誉。朱熹留宿凤池庵,题诗于壁:“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山顶,不是人间。”
凤池庵前的古渡口常沿渡,县志载:“在县治西凤池桥下。编渡夫一名。”凤池桥条目记:“在县治西常沿渡上。宋开禧间,知县杨绳祖建。嘉定间,知县陈宓易以石址木梁,上覆瓦四十六间,邑人刻石曰陈公桥。宓嫌掩前人之美,投石于湍,改名凤池。后圮,明邑人李森重建,又被洪水漂坏。今石址尚存,济以渡船。”寺观凤池庵条记:“在县西关凤麓之右常沿渡头,崇奉大士。”
安溪县城主山凤山上有通元观和凤池庵。通元观在凤山顶,凤池庵在凤山之麓常沿渡头。现凤池庵存有清代石刻古对联:“凤麓柳枝垂玉露,池中莲叶发祥云。”上联落款“光绪戊子年孟夏立”,下联落款:“晋邑弟子黄瑞明敬。”。
凤池庵前的古榕,因与渡口、桥梁、庵寺、书院、朱熹等联系在一起,有了几分厚重,古时这里香火旺盛,熙来攘往,人声鼎沸,下面舢板咿呀,渔火点点,浆声灯影,成了安溪一大景观。古榕盘根错节,现在仍郁郁葱葱,昂扬着生机,屹立在今安溪城西大桥西侧,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诉说着亘古的往事。
每年元宵节,当地人都从凤池庵点灯,开始巡境游行,开锣唱戏,热闹非凡。古榕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小城的过往与将来,将在这里不断延续,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从来没有停歇。现在的凤池庵侧,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新的建筑群凤山书院在这里依山就势,拔地而起,成了安溪的新地标,凤池庵重新翻建,只有古榕依旧笑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