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给儿子的信

作者: 凌西西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21:29 被阅读35次

    这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分别包括了三本书《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和《肯定自己》。在每一封信后面都有儿子发表的感言,这个感言与父亲写的信相差了二十年,使这三本书成为了美国和中国台湾“时空交错”的父子对话。

    读过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刘墉的这三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同样都是写给儿子的信,一个是从母亲的角度,一个是从父亲的角度。《亲爱的安德烈》更多的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之间中西文化、政治和心灵的交流;而这三本书则是刘墉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上高中的儿子刘轩传授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他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以及引导。

    这三本书虽然是写给儿子的信,但里面的内容适合我们所有人看,这些基本的生活态度和做人道理都是通用的。读这三本书,我收获颇多,最大的收获就是和这三本书发生了很多的碰撞和交流,引发了我的共鸣,让我有所思考和感悟。

    子女的成长,指向与父母的分离,又在分离之后,指向与另一个个体的结合,成为新的家庭。可尽管如此,子女和父母的这层关系是永远都无法割舍的。刘墉说:“你无法怨我们是你的父母,如同,我们绝不怨生下你一般。”这让我想起,小学语文老师给我们读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在路上好心的老婆婆免费请女孩吃了一碗云吞,女孩感动得落泪。同时,老婆婆的一番话也让女孩顿时幡然醒悟,赶回家中向母亲认错。老婆婆的话大意是,陌生人的一碗小小的云吞也能让你感激涕零,但对于长年累月不辞劳苦不求回报爱护你照顾你的母亲,你却不懂得感恩。

    是呀,我们都知道,子女爱父母远远比不上父母爱子女。古人曾感怀地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往往只有自己当上父母了,才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想要回头报答,却因为有自己的小家和幼子要照顾而行无余力。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却早已年迈辞世。所以,此时此刻就是可以回报父母的一个最好的当下,别总想着晚点再打电话,要到生日节日时再送问候。时间只会越来越少,过了就不再有,把握好当下,好好孝顺他们!

    与生俱来的“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刘墉在“手足之情”这一篇写给刘轩的话,让我很感动,原话是这样的:你很快就要十七岁了,与你妹妹也就有着十七年的差距,你们或许不容易玩到一起,你也必然先要对妹妹做单方面的付出。可以预见的,当你赚钱的时候,妹妹一定会向你讨红包;当妹妹能跑爱跳的年纪,你也必然得带她出去玩,她会成为你的一个小累赘。但是进一步想,你会发觉未来有妹妹向你提供属于另一个年龄层次的资讯与理念,而且随着她的成长,也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欢笑。尤其是当你年老,年轻十七岁的妹妹仍然活力充沛,那也就是她回馈你的时候。

    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加上二胎政策开放,独生子女的家庭也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都有兄弟姐妹。尽管可能从父母那里分享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物质,但是他们也彼此给予了关爱和帮助。这是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手足之情。拥有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是多么美好的馈赠啊!

    “拖”这个字眼,在三本书里都出现了。

    爱迟到的人,似乎总是迟到。远程的约会,他要迟到;在他家旁边碰面,他还是可能迟到;连你早早到他家,坐在客厅里等,只见他东摸摸、西磨磨,到头来,仍然无法准时出发。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字“拖”!愈靠近deadline就有愈多琐碎的事情冒出来,使他们永远不安。

    我自己常常也有“临急抱佛脚”的情况,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临急抱佛脚”也能取得成功。所以,我总会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并且还十分得意自己的这种侥幸。实际上,假如我没有到deadline才来赶这件事,从一开始就着手去做,可能我能更好地完成这件事,取得更大的成功呢?这个是完全可能的,我明明能得到更多,却因为“拖”而失去了。而且,deadline的紧迫感也常常令我很焦虑和心累,真是得不偿失啊!

    当你把心里面那些“不急嘛”、“不急在今天”、“时间还多”的意念抛开,告诉自己“立刻行动”时,你拖的毛病就会霍然痊愈了。没错,就是“不要拖,立即行动!”

    读这些信时,我很羡慕刘轩有这么一个好父亲,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也懂得怎么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他写下的一封封信,里面都清晰地记录了儿子上高中以来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甚至也许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事。但对于多年以后,成家立业的儿子来说,难道这不是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吗?这是父亲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啊!

    我想,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后,最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并且这种给孩子写信的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当面训斥的怒气和粗暴。刘墉说:“它们往往是我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痛心疾首之后振笔而书的。或许也正由于它不是面红耳赤的怒骂,而是在我压平怒气,冷静下的产物,居然对我自己的孩子,都比当面训话来得有效。”这真是一位聪明的父亲。

    读这三本书时,我收获了很多的激励和感悟。我相信,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收获你们想要的东西。每个人生命的主体是你自己本身,选择怎样的生活也全在于你自己。人生最强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要超越自己;肯定别人的同时,更要肯定自己;创造出一个自强自立、独一无二的自己吧!

       by 2期1组-凌西西,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给儿子的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h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