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内心力量有多么强大,来源于成长过程中间所留下的未能实现的精神诉求,而这种诉求不断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间和世界进行对比,觉得失望压抑,感觉到阻碍和挤压,这种挫折积累出来巨大的能量,这些条件不断的制约实现目标的行动和效果,反过来刺激了个体去积累一种强烈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可以覆盖一个人的各种行为,在某些角落中间就可以显露出来。所以要理解一个人必须是理解他过往的历史,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态度,找到了对外界的诉求,最后说塑造出来的能够有效的满足内心动力的一些信息所引导的。
在罗经理的跨年演讲中,反复提到了“我辈”这个词,事实上这个词有非常多的先决条件进行其中,首先一定是这群人的愿望在此时此刻,是受到社会条件的压制的,是受到误解的,所以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突破,来证明,来调动这样的使命感,这就是我们内心动力的实现。如果没有实现目标的困难,没有阻碍甚至,没有i不明朗的结果,我辈这个词就没有意义。因为他带不来任何的能量,能量最大的储存方式就是在做功的时候,就是他受到了反作用力在进行努力的时候,甚至说我们看不到外界的条件,但是内心的动力构成了在我们持久的行动的时候。
如果说完全按着自己原始的动机来接触这个世界,并且一帆风顺的铺就出来一个完全不受阻碍的心理状态,那么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是幼稚的,一个成熟的心理状态,不是自恋下的,也不是自卑下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间,经历一种剥夺状态,压抑状态,并且持续的保持张力,这个状态就相当于我们做一件事情所产生的摩擦的力量,摩擦力越强,你向前的动力就越强,就有可能被一些外界的条件所唤醒,连接到你内心中间最深处的动力,从而让你着一种非常坚定的内心状态。最后能够完成自己的价值选择,其中包括了谦虚,等待,同情,理性。
就和我们去推测一个国家的国策一样,它的方向一定是在历史中,它的当下一定可以在历史中间寻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最近有一个关于越南制造是否能够建立独立的生产体系,从而脱离对中国沿海省份的依赖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好预测,我们也可以看到越南对自己历史的解释,关键的主题是独立精神的再造,那么他当然就有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去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
同样的案例有非常多,通过历史来推测未来,历史并不是可以复制的,但历史由不断的选择而构成的,是你选择进入哪一个价值网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的参与感有多深多重?都决定了你角色设计中间扮演所产生的摩擦力,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内心动力学,也就是最原始的文化所产生的动力,在你这中间所强化,而不断地深入,成了动机和主见,然后布置你一生很多的选择。
所以,一个人内心的升华一定是在冲突之后才完成的,所以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还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底层的意志和这个世界发生碰撞之后,各安其位,在一个强大的社会网络,资源分配网络价值体系中间,一个人个人的需求是没有办法直接获得的,他必须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间,社会所衔接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对个人利益进行引导激励控制的提升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作用是抑制。
所以当我们要从中感受到意志的力量的时候,感受到心里的缺憾的时候,感受到和这个世界的差距的时候,这种动力最终能使我们完成一场升华。我们把我们的意愿扩展到更大的背景下,去重新判断它的价值,我们不是在以个人作为起点,而是以整个过程中间相关的所有人的利益,作为我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让自己的思想开始流动,然后不断的在这个过程中间调取出更多的方式和想象。所以升华是对你自己的一种否定之后的再造,是把原来单一的目标形成一种综合的考虑和这个世界有更真实的碰撞,找到自己最确定的定位。
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复制结果完成升华,因为他们心里的需求仍然是没有办法可以满足的,虚拟也好,还是真实也好,必须要有一个和世界对立的过程,对世界的预期预期被损坏了之后,我们继续成长。直到我们开始理解和这个世界中进行互动补充,才能够更加清晰的认知这个世界,然后对比自己和世界中间的想象,重新去调理,让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摩擦变得是一种有积极的动力,让我们在一个更大的平台去让自己的心理动力得以舒展,并且落实到我们具体化的每一步的创造中间,而这种调动自己的内心来创造,最后获得认可,获得控制,就是我们内心动力学所讲的驱动力。
所以凡是升华都是需要,尽力加以抹掉个性,完成定位,之后在有限的空间中间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自由度,而自由度的创造使用就是我们心理动力学所一直追求的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的来源,调整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好的角度,来让和我们和世界的摩擦,可以不断的积累我们对这个世界各种限制条件的理解,而最终在理性的质疑下面去完成自我价值的再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