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注过经济动态的人们或许都听说了“负利率”这个新名词。“利率”大家都理解,“负利率”其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可理解不了的是利率还真的会小于0吗?
看似专业而遥远的金融学名词,其实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你相不相信,无论你是否愿意,负利率时代即将到来。在这样的大时代之下,我们还不得不去了解它,去接受它。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公开说过:实际上我们中国还是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这个负利率时代。关键字:尽量避免、快速地。从中不难发现,将来我们不是不会进入到负利率时代,而是尽可能的延缓这个过程。之间,利率依然会不断下降。
查询了一下全球主要国家利率情况。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欧元区、日本、瑞士等,其利率已经降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小于0的赫然在目。

而之所以要降低利率,推行负利率,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刺激经济。因为只有利率降低了,人们融资和贷款的成本才能下降,才更有意愿来消费、投资。市面上的现金更多了,人们才会进一步去寻找投资增值的方向,股市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家的方向。所以说,利率降低也是利好股市的一个因素。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诸国成了主要受灾区,美国尽了极大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后方才挽救回了经济。可欧洲地区就没这么幸运了,经济一蹶不振,国家破产、难民危机等等,总之,忙得焦头烂额。长期养尊处优的欧洲人民们手拿高福利,工资节节高,一旦领导人提及降福利或降国家支出时,便群起而攻之。
可高福利归高福利,科学规律还是得遵守。经济增长快养不起高福利人群了。欧洲央行只得采取降息降息再降息的手段了。降到最后利率变0了,经济还是刺激不上去。没办法,央行开启量化宽松QE。通俗的说,央行开始大肆印钞票,来购买各国债券。现金就从印钞厂流入了市场中。可欧洲经济就如同ICU里奄奄一息的人,在打了大剂量的激素后见效甚微,又不能放弃治疗呀。印钞票也不能无止境地印,央行资产负债表暴增,搞不好经济没刺激上来,通货膨胀先爆发了……量化宽松QE手段也到头了。最终,只得回归降息这条路,咬着牙继续降!这样才诞生了负利率。
负利率也不是简单的所有利率都变成负数。它分为政策负利率、货币市场负利率、债券市场负利率、信贷市场负利率。
其实现在大家所指的负利率是政策负利率。但每个人脑海中第一反应的存款或贷款利率则属于信贷市场负利率。
政策负利率意为央行对于银行的准备金利率、OMO(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利率为负的情况。和老百姓没有直接的关联。主要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收取管理费。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那自然是尽可能想办法把手上的资金贷出去,以免存在央行被收取费用。
所以说,政策负利率是国家明显的意图:大伙儿都想办法把资金借出去或者拿出去投资吧!
政策负利率一旦开启,会渐渐向下引导,导致其他利率不断下降。最终到达和每个人关心的存款和贷款利率变动。
有人会问,既然存钱到银行反而要向银行付钱,贷款给他人反而拿回来的钱更少了,那我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你不可能把全部家产变现后存在家里吧?无论是床底还是保险箱,都不够保险。反而需要占用家庭空间,还有额外的保险箱费用支出。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在可见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会承压,各国利率依然会下降。个人资产管理的方向和逻辑将会和此前的一个世纪大为不同。
如果低利率、甚至负利时代终将来临,请不要再以两三年的视野去配置资产,而应以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格局视野去考量资产的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