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人只是为了功利而读书,但因为竞争压力大,多数高材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的观点便出现了。但事实上,我所指的读书并非是在学校里面学习,而是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其实,抛去赚钱这种世俗上的定义,其实读书学习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因此,读书并非无用。
首先,读书能够开拓眼界。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只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但我们不一定能走遍天下,却能读破万卷书,因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邮差。”正因如此,读书不仅让现实的旅程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够突破人生桎梏,达致灵魂的遨游。在当代朝九晚五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写字楼的隔间,还是在拥挤的地铁上,在日常生活之外,还有许多人向往着诗和远方。书籍就好比遨游天际的翅膀,带我们俯瞰山川秀美,感受日月美景。通过阅读,我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眼界。就如遇到挫折时,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我们又会重新充满希望,面对新的生活。通过读书,我们精神得到充盈,胸襟得以宽广。就如我国著名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他饱读诗书,专研技术,用有限的条件出国深造,以广阔视野,提升学识。当他学成归来时,一朵朵灿烂的蘑菇云在祖国上方升起;屠呦呦翻阅古籍,博览群书,因此中国诞生了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正因为他们阅读各种书籍,才能够有足够的学识为祖国做出贡献。
读书无疑有助提升个人涵养,更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因此我们因该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那如何提升个人涵养呢,其实最有效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三毛在《梦里不知身是客》里写到:“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南宋著名文学家吕祖谦,虽天资聪颖,但性情暴躁。在一次与朋友的争吵中,他发现读书可以缓解焦躁情绪。当他读到:“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时,他有所感悟,内心渐渐平静下来,至此潜心读书,气质也随着改变,变得谦和宽厚。正因为吕祖谦通过读书,提升修养才成为一代大儒,获得众人的一致认可。因此,当我们孜孜不倦翻动书页汲取知识时,气质与涵养也随之改变。从余华的《活着》,到《在细雨中呼喊》,生命的力量,亲情的温暖,和友情的坚韧,不断呼之欲出,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合上《半生缘》、《倾城之恋》,为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不已,彰显出一颗感性之心。这些无不体现出读书能够提升自我修养,由此可见,读书并非无用。
然而,因为各界商业大亨辍学打工的传奇穷出不尽,不少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成功。但於我而言,读书是我们同往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就以比尔盖茨为例,有人说虽然他年纪轻轻就辍学了,却是微软集团的CEO,这不就说明读书没有必要吗?再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在中途辍学创业,最终成就大业。非也,我们应当看清八九十年代的大环境,当时互联网技术尚未成熟,他们抓住了机遇,才能扎根在信息技术的蓝海上,创造了一个个商业帝国。而如今时代信息差异化极大,人们很难通过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实现阶级迁跃。唯有不断读书学习,开拓眼界,才能发现机遇并把握。而且他们难道在这过程中真的没有读书吗?实则不然,正因为他们饱览各种类型的书籍,努力提高知识水平,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让文字我们穿越时空,领略自然风光,获得宽广的眼界;读书,让我们心平气和,拥有稳定的内核;读书,更能够改变命运,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读书虽然不能让我们前程似锦,但能让我们谈吐自若,出言有尺度。因此,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