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说,“百人百姓百脾气”,又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说的是个人性格脾气差异很大,外在的言谈举止天壤之别。
可是,人人又希望自己举止得体,心理健康,应对正常,生活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但是,即便自己想提高水平,改进自己,可是会发现非常困难。举个常见例子,打牌不记牌的人,很希望记住几张大牌,不过尝试会发现,还没有记住几张,一局就结束了。
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非常难!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妙处和难处!
再比如,遇到不同观点,仅仅听到人家表达出来一个意见,一句话,甚至没有任何攻击性,自己腾地就忍不住怒火上来了,立即失态,表示激烈反对,甚至说话很难听!
别人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这是诱发反应的刺激事件,可以称之为诱因,由此产生激烈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这是应对策略。上述激烈的瞬间暴怒,作为应对策略显然是消极的,如最典型例子路怒症。这种没有理性成分或者理性成分过少的应对,那就是习惯化的反应模式,精神分析术语叫做防御机制,还可以归纳为潜意识范畴,因为不是意识范畴可以控制的。
我们说愤怒时候,人的智商是零,意味着此时没有理性,完全情绪作用,表现为潜意识的习惯化的应对策略。
问题在于,事后常常会有后悔,可遇到事情还是会老毛病重复,那么这种暴怒为何难以改变?
在认知心理理论看来,这就是自动思维在发挥作用。诱因事件出现后,在激烈反应之间,还有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存在,这就是自动思维。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自动思维导致激烈反应!
上述暴怒事例来看,人家一句话引发了自动思维,试着问问“当时我想到了什么”?可能是“此人差劲”“水平低”“太气人”“太小瞧我了”“太不尊重人”“乱弹琴”!
因为看不起人家言论,由于挑战了自己看法,源自不屑一顾别人不同看法,这个负性的消极的自动思维,立即引发暴怒情绪以及失控言行,表现为不当应对方式,只不过这个自动思维实在过快,以至于意识不到。
这个意识不到的自动思维,属于潜意识范畴,也就是我们重点关注对象,一旦潜意识意识化了,才能控制情绪言行。
上面事例简单概括下,就是由于一句不中听的话,激活消极自动思维,导致激烈反应,即诱因-自动思维-反应。
不能容纳不中听的话,这个自动思维又来自哪里?
深入一些思考,可能是中间信念问题,即态度、规则、假设,如“这个领域我是专家,我才是对的”“这个人不值得尊重,不如我”“假如我尊重这个人意见,就显得我没有水平,假如反击这个人,说明我有水平”。
继续深入思考,可能又是这个信念,“我是自卑的,我缺乏安全感,我需要强化唯一优势彰显优越感”,这时候就是核心信念。
自卑感——我是权威不容挑战、优越感——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这就是核心思维——中间思维——自动思维!
核心思维来自哪里?需要从个人成长史寻找,过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寻找,这就是素因。
那么为何维持下来这个消极应对策略?说明自动反应模式作为防御机制,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比如虚假优越感,比如攻击带来的瞬间快感,比如没有更好应对策略。
如何积极应对呢?两个方面,一个是理顺认知过程,即事件激活自动思维和信念,强化认知觉察,把其暴露在意识层面,也就是阳光下晒晒,再一个是采取新行动,发展有效应对策略,如遇到不中听的话语,暂停12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