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这个女孩,还是那样清瘦,脸上骨骼的纹路很清晰,透露着一股子干练劲儿。上次见还是两三年前,应该是盛夏周末的下午,我去看即兴剧的汇报演出。她是主创人,在一个有着落地窗和着巨大书架的小场馆里,招呼着前来观演的人们,并有序安排着即将出场的演员。她很有礼貌,眼神很坚定,说话干脆利落。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散落进来的阳光正巧照在她的脸上,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很是温暖。正如那日的汇报演出,演员和观众都异常的尽兴和欢乐,共同编织一篮美好存于心底。
再后来得知她是做幼儿教育的,专注蒙氏教育理念。我关注了她所在团队的公众号,他们策划的活动很吸引我,特别是集结家长们观看周轶君的《他乡的童年》那一期。如果我们有共同欣赏的一部记录片,或者说,我们共同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去探讨的纪录片,那说明我们在某些价值观上定有些许的共鸣。
这次是我主动约的她。我说,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惑,但我找不到让我信服的答案。她很认真地在听,作为“来访者”我能从她的举止和表情中感受到那种尊重。这对我来说实属难得。我曾经作为来访者搞砸了一场资深咨询师现场授教的demo,因为我感受到了不适,做出了不自主的抗拒。这场“咨询”就这样开始了,只是这一切发生在烤肉桌上。
她说自己被辞退了,没有丝毫的遮掩与解释,就像我们谈起今天早晨吃了什么一样自然。那一刻我钦佩她的自由,这一定是对自己和周遭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通透的思辨后的才有的坦然。她说,养育孩子与生活并不是割裂的,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记下了。
那一晚,窗外下起了小雨,我们畅饮了三壶不同口味的米酒。各般滋味,皆须尝饮,起座后奔赴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