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吾爱论语:不违礼,就是孝

吾爱论语:不违礼,就是孝

作者: 爱吾爱 | 来源:发表于2024-12-16 15:36 被阅读0次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题记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遵守的做人的根本点,不孝之人,始终会被人唾弃。

        那什么是孝呢?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孔子,孟懿子问过,孟武伯问过,子游问过,子夏也问过。

        孔子针对一个问题,却给出的四个答案,或许是针对不同的人,孝就有所不同。或许孝,本来就有很多答案。

        他对孟懿子是这样说的,孝,就是不违礼。

        那么怎么做叫不违礼?孔子的车夫樊迟问他。孔子说,活着按礼侍奉,死了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在西周时期,礼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指南,所以孝顺自然是要遵守礼法的。子女对父母不违礼,也便是最好的孝。

        按礼侍奉,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不能违背君臣,父子,长幼之道,不能僭越君臣的位置,不能违逆父母的命令,不能跨越长幼的界限。

        按礼安葬和祭祀,讲究事死如事生,要当作父母还在一样不能有半点马虎。按什么礼数发丧,什么礼数埋葬,什么礼数祭祀,都必须有章可循。

        孔子认为,只要你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不违礼,就是孝。

        不违礼,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的确约束全部的言行。因为礼,是无处不在的,不违礼,也就不会违孝。

        当下的社会,虽然破除了一些违背人性的礼法部分,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但是基本的孝礼一直未曾改变。

        一是身份的尊重,在家可以与父母没大没小开个玩笑,走出家门,父母就是长辈,必须尊重。

        二是言行的服从,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可能不对或者偏颇,一定不要以和谐为代价争吵,要用合适的方式让父母接受。

        三是死后的体面,不管是厚葬还是薄葬,都不能失去父母的体面,同时定期祭祀寄托哀思,让子孙后代懂得感恩。

        当我们对父母可以做到生前彬彬有礼,死后祭奠合礼,那我们就是一个孝顺的人。

        父母与子女一回,是一场生命的交情,值得我们以礼相待,珍惜来处,礼送去处。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爱论语:不违礼,就是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rk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