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泽东44岁。
1937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西路军失败的教训。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西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作检讨报告。
毛泽东发言指出,张国焘路线的实质是逃跑主义、军阀主义与反党反中央的路线。
此后,陈昌浩逐渐从历史上退隐,少有人关注。
回想他的人生遭际,颇令人感慨。
早年留苏,成为“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
1906年8月,陈昌浩生于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今武汉市蔡甸区)。早年在武昌大学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干事。大革命失败后,陈昌浩在武汉地区坚持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斗争。
1927年9月,经组织选派,他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离别已怀胎数月的妻子刘秀贞和长子陈柏生(陈祖泽)之际,陈昌浩为腹中孩子取名“洋生”(陈祖涛),意为“父亲留洋之际出生”。
到苏联后不久,陈昌浩便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与王明、博古、张闻天等人,被称为“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
1930年10月,陈昌浩回到上海,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团中央委员等职。
参与创建红四方面军,飞机上扔手榴弹
1931年4月,受中共中央派遣,由周恩来亲自委托顾顺章安排,陈昌浩跟随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化装成商人,从上海杨树浦码头乘船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鄂豫皖中央分局(少共特委)书记。
6月下旬,在河南新集召开的鄂豫皖苏区党员代表大会上,陈昌浩当选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9月中旬,陈昌浩又被任命为红4军政委。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陈昌浩成为这支劲旅的直接指挥者,时年仅25岁。
1931年12月22日上午,陈昌浩乘坐着我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1930年2月,四川军阀刘湘的座机因燃料耗尽迫降在鄂豫皖苏区宜化店境内,为我所获,苏区军民命名为“列宁号”,是为我军第一架飞机),向黄安城内敌师部投下捆绑的迫击炮弹和大量宣传品,炸得敌人魂飞魄散,从心理上摧垮了敌人的防线,使红军很快就攻占了黄安城。之后,他又参与指挥了商潢、苏家埠、潢光等著名战役。
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10月,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被迫率红四方面军进军秦岭、大巴山区。在连克川东北数座重镇后,他们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6月,在成功地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部的“三路围攻”后,红四方面军在旺苍木门召开军事会议,将原有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确定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陈昌浩、徐向前任副主席,红四方面军名将曾中生任参谋长。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委、总政治部,徐向前为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兼总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又参与指挥了反四川军阀刘湘部“六路围攻”作战及嘉陵江战役等重大战事。
此时,陈昌浩麾下的红四方面军已有5万之众,八面威风。进城出城,他总是一马当先,身上披着一件缴获来的川军将领的外黑内红的斗篷,随着坐骑的颠簸随风起伏,就像一只矫健的雄鹰。后面跟着一大帮孔武剽悍的警卫员,全骑着高头大马,背着 20 响盒子炮。头上颗颗红星闪烁,马蹄在水泥大街上迸出鼓点般的响声,引得许多人追逐观看。(罗学蓬:《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跌宕人生》)
——这大概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了。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陈昌浩被增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5年3月,陈昌浩直接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把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成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1935年5月,由于敌情所迫,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也被迫率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进行长征。
受张国焘影响太深,错失命运垂青的机会
在长征中,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有了夺权的想法。
1935年7月18日,在张国焘授意下,陈昌浩致电中央,建议让张国焘担任军委主席,朱德改任前敌总指挥。
为维护两军团结,稳住张国焘,中央军委任命张为红军总政委。同时,军委决定成立前敌总指挥部,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并为陈、徐二人颁发了金质红星奖章。
8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沙窝会议,增选陈昌浩、徐向前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命陈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会后,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组编为左、右路军:左路军由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率领;右路军由陈昌浩、徐向前率领,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随右路军行动。
8月底,右路军顺利通过草地,并以陈昌浩节制的红四方面军为主胜利地进行了包座战役,为左路军北上奠定了基础。
9月9日夜,形势紧急,毛泽东对陈昌浩做最后的争取后,带领红一方面军连夜离开。
关键时刻,叶剑英除了送密电给毛泽东,还坚决跟随毛泽东北上,徐向前在关键时刻说出“红军不打红军”的名言。
而陈昌浩,率右路军主力追随张国焘南下。张国焘另立“中央”,陈昌浩实际上是认同张的行为。
由于路线、方针的根本性错误,红四方面军的“大举南进”很快失败,总兵力由8万锐减到4万。在贺龙、任弼时、朱德、刘伯承深入细致的工作下,经历南下失败沉痛教训的陈昌浩,改变了对张国焘的态度,力促张国焘再次北上。
陈昌浩与西路军的失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中央决定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来宁夏战役改为西征。1936年11月,西路军分三纵队西进古浪、永昌、山丹。
初战告捷,但在马家军优势兵力围攻下,西路军接连失利。到1937年2月,西路军全部人马已不足万人,伤病号占1/3,处境十分危急。1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致电中央说:“我们详细考虑及根据百余日苦战的教训,认为四军、三十一军此时不能归还建制夹击二马,则西路军无法完成西进任务。决心在甘州、抚高地区乘机击敌,俟天气稍暖即转到西宁、大通一带活动。因拼战而不能根本战胜敌人,持久消耗实为不利也。”
17日中央复电陈徐,同意抚邻地区寻机破(敌)的意见,不同意西路军出青海大通,并指出:“你们(对)过去所犯的政治错误,究竟有何种程度的认识?何种程度的自我批评与何等程度的转变呢?我们认为,你们今后的胜利是与(对)过去政治错误的正确认识与彻底转变是有关系的,你们认为是否如此呢?”
这个电文,把当时的行动方针问题与历史上的政治路线问题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它给西路军军政委员们特别是主席陈昌浩的政治压力可想可知。2月21日晚,在陈昌浩顽固坚持下,已经突围的西路军重返倪家营,致使部队在马匪围攻下损失惨重。
24日陈昌浩、徐向前致告急电文汇报险恶的处境,在表示“战至最后一滴血”决心的同时,恳请中央抽调“八个足团,一两千骑”驰援;26日军委主席团复电要求他们“固守五十天”。
在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及马家军赶尽杀绝的情况下,最后被迫突围。3月14日,西路军仅剩3000余人撤进肃南县石窝山,并在此召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将剩余部队编成3个支队,分散行动。
1937年6月,陈昌浩历经坎坷,辗转来到革命老区湖北英山县,打算在这儿重举义旗,建立一支抗日武装。但当地的反动武装非常嚣张,陈昌浩的愿望难以实现。
无奈之下,陈昌浩回到汉口,与阔别10年的老母和妻儿见过面后,然后赶赴陕北,接受组织的安排。
参考文献:
《毛泽东年谱》
宋凤英:《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情感世界》
罗学蓬:《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跌宕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