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从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理财弱,自从加入理财组,在穆组长的讲解下,我深深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特别是二宝的到来,让生活悠闲的我变得生活忧虑,开支的大量增加,使我备感压力。我认真的将自己的开支进行了梳理,发现自己目前的开支大于收入。很庆幸终于在第三次课程分享上抢到约聊名额,让我收获良多。
首先,观念的建立。
穆组长将资产比喻成水池,我们理财的关键就是要将资产变成蓄水池而不是流水池。在理财组推荐的《小狗钱钱》这本书中也强调了钱越花越多的道理。以前总觉得钱在贬值,每月也没什么钱剩下来,存银行还不如花掉,所以没有进行强制储蓄。现在就要将每月的钱由原来的收入-支出=储蓄,变成“收入-储蓄=支出”。
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储蓄是支付给未来自己的一笔钱,调整非必要支出同时还不会损失生活质量。所以强制储蓄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分配每月收入呢?我将收入分为三块(括弧内为所占比例):必要支出(50%)、财务储蓄(20%)、非必要支出(30%)。对我来说非必要支出就是奢侈品了。
如何控制非必要支出呢?当然也是一种意志力的培养,千万不能杀金鹅取暖,特别是知道复利的魔力后,更加明白“少而精”的好处。最好的控制办法是延迟享受。每次将想买的东西放入购物清单,不急于消费,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决定是否购买?需满足四个条件:品质好,自己喜欢,适合自己,能用很长一段时间。分清想要和需要。这种延迟享受的办法,既买到东西,又能存下小钱。同时保持自律的状态,理性消费,留有更多资产进行复利投资。
其次投资的策略。
提到投资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理财规划,从现金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保险和传承规划,税务规划等,根据家庭生命周期进行资产的配置。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和理财规划表(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我们的资产配置和保险是分不开的。

1、家庭保险的配置策略:
先大人再小孩,先给经济支柱做好保障。我家老公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没有配备保险。主要是因为他本人对保险有很深的误解。但在我学习理财组的课程后,他就发现自己一定要买保险,这是对家人的一份缓解经济压力的补充。不会因为一场大病或者事故,经济条件一下回到解放前,到那时后悔晚矣。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期交型、消费型还是两者兼有。经过与穆组长的约聊,我决定给老公买期交型,我、孩子及父母买消费型作为过渡。
2、资产配置:组合投资。
定投基金是普通人理财的最好方式,专业人做专业事,对于不懂投资的我来说是合理规避风险的好方式。要知道在2015年我在股票市场是亏了血本的,都说股票90%以上的人是亏钱的,剩下5%的人是保本,只有最后5%的人赚到了钱。
建立专用账户,拿出收入的5%-10%作为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金。
所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将金钱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保证了收益又控制了风险,同时又兼顾家庭其他成员。比如基金分配比例为:股票型10%,混合型20%,货币型20%,债桊型50%。对于处于家庭形成期到成长期的过渡的我来说,还是选择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为宜。
最后,注意与提醒。
我以前的投资理财都放在余额宝和股票里,而股票的比例过大,所以穆组长建议只放20%左右的现金在股票市场中,其余资产放在基金中理财,更为科学和稳定。特别是我这种不经常玩股票的人来说,大笔现金放在账上太浪费。
以上为穆组长与我的约聊内容,但作为理财路上的小白,还是有很多收获与大家分享。
感谢在理财组与穆组长和吴老师的遇见,了解让钱越花越多的奥秘,使我相信即使钱不多也是可以理财的。不要因为一个贷款而丢失了梦想。房奴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是房奴,牺牲太多发展机会,甚至典当梦想成就一套房子,是万万不行的。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普通人加入理财这个大家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财真经,开启财富自由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