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一年》是一本单纯的书。
作者三十岁那年,由于对世俗生活的倦怠,对身边一切都感到厌烦,难以忍受,为了逃离,决定出家,在严厉修行的永平寺行住坐卧一年。叙事的底色很净,人的心得静到一定程度才有耐性、有能力将自己生活的世界自然而然地描出来。
作者在这一年后又回到过去的生活,他没有多说什么:“人生当中,有些东西是等你失去之后才会留意到它的存在,但在永平寺的一年,则是将一切从你身上清除一空,然后持续不断向你提出拷问。”
我看到书的最后这段话,松了一口气,才决定买回来阅读,不是那些试图阐述道理、致力于表达自己的内在风貌、训诫世人的书不好,是人的自性有藩篱有阻挡,一个人如果能够将道理浸润到心底,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足够。道理很好,人不容易好,得守着根本处修,打破自心藩篱固守障碍,该自己明白的自然会明白,究竟得到,又不易。
永平寺的一年,是修行的一个切面。
严苛、繁杂、重复而又及其规律的生活,令人无法再动脑思维,抑制上丹无序活动,是佛家的一种训练方式。在正宗修持中,要求人的上丹中丹基本保持不动,静定态,俗称不动心。对于要参透过去的那个维度,这边大脑思维里的东西是多余的,属性也不相容。
以这种方式碾碎表层自我的框架,不留余地,就像作者说的,然后持续不断向你提出拷问,看起来真苦。人有的时候需要这种苦参,取代日复一日大脑中层出不穷的念头、想法、感受,后者难以停止、挣脱,难以安宁。
我的修行方式与之相反,是在一种毫无约束的信息场中,将我的自性中所有翻个底朝天,放大出来,改或者不改,修到什么程度,自己的事。在极致有序中规制,或在一片狼藉中重建秩序,修行标准的立法不同,本质同为塑造。而参悟,由心法引带,火候到了发生某种联结,肉身静静地明白。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普普通通,默默磨砺。
而走到修行的门口,缘由是千百种吧,疾病、痛苦、坎坷、纠缠、发愿或莫名起心,从这里去寻个究竟倒是一样一样的。老师常问我们,到底想明白了没?我回过头看,自己真想明白的事情,确实能做到。不分先后的,很多事情呢,没想明白才会发生,才会被困住,真想明白的那一刻,那股纠缠抗衡劲儿就塌下去了。人有时候是真累又不怕累,不饶自己也不饶人。
“我在永平寺学到的,是肯定过去一切事物的勇气,以及珍惜活在当下的喜悦。我想那些记忆如果能够存在于身体的某个角落,或许在将来某一次嚎啕大哭或是绝望到想死的时候,突然被呼唤出来就好了。那时,我应该就会懂得永平寺一年对我的意义了。”
不去赋予意义,存在只是存在,存在的真实灭却诸多虚妄。
是整理过心灵的人。
年初写了一些和老公之间发生的事情后,很多人来问我各种问题或后续状态,嘲弄、横指的也有。以及关于医道的那篇,横竖无非四个字:人我高低。我虽愚钝,倒也渐渐不在意高低,路宽人生无常,争完高低也还是各走各路。容人不是硬撑心量,只因我从心底不愿结怨,也不愿结缘,人高我低罢了。
与老公也是一样,年初以后,他抱怨指责过一回,人心里想要什么嘴上却不肯直说,所求不得而生怨生恨。我既然知道他想要什么,能给就给,不必迎着话去争锋相对,一时的爱恨纠缠强烈而又飘渺,人如果不断地被这种东西带着走,迷失本心很难清明。
我们的生活很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