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039464/90b0714ed577283a.jpg)
靖康之变指的的是公元1127年,金国军队攻占了北宋首都东京,抓走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由此北宋灭亡。这一事件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1
历代皇帝的最高战略目标—保住权力,最好能传上千秋万世
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围绕这一最高目标进行的。将皇帝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当国家利益与皇帝个人利益相左时,国家利益靠边站。
比如,我们都知道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主要是由于北宋的“抑武”政策造成的。武将的权力被全方位抑制,同时贬低其社会地位。这主要是防止一些有政治野心的将领像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
是,这样做黄帝是安心了,可由此造成的军队战斗力低下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农民起义,这还不是致命的,正规军再烂也比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要强一些。二是外敌入侵,这是致命的,尤其是那些正处于崛起上升阶段的游牧民族政权。结果宋徽宗运气不好遇上了金国,丧钟也就敲响了。
2
北宋政权的本质—纸老虎
先看皇帝宋徽宗本人。如果他的军事才能像艺术水平那样高,“靖康之变”可能就不会上演了。“在其位谋其职”,作为一个皇帝,首先你得懂打仗吧,政治水平也得说的过去吧。他的军事能力“靖康之变”已经体现了,这里不多说。政治水平可以多说几句。
当时,中国北方,上演着三国演义,这三国分别是宋、辽、金。按军事实力划分,由强到弱依次是金、辽、宋。一个基本的政治常识是,为了生存,老二老三应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老大。而宋徽宗是怎么做的的呢?他竟然联合金国来消灭辽国。果然,历史还是按其规律来发展,老大收拾了老二后,很快就把老三给灭了。这就是宋徽宗,鼠目寸光,“政治低能儿”的典型代表。
再看看官僚集团。既然皇帝无能,官僚集团在国家危难时刻应该顶上吧。事实表明,这些人除了扯皮拆台,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理想的组织,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组织运作靠的是系统而不是个人,尤其不是首领(比如美国)。系统平时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危急时刻带领组织走出难关,而北宋的官僚系统设计,显然不具备这一特质。
我们看看这些人的表现。金军刚南下时,除了兵部侍郎李纲,几乎所有文官都主张弃城。随后,汴梁军队在李纲的指挥下刚取得了一点胜利,文官集团又极力主张求和。在求和的过程中李纲等主战派被全部罢免。这就是稍微能干一点的人在该系统中的下场。最后关头,一位武将提议迁都,不出意外,又遭到了这些人的一致反对。反复无常,大公无私者少之又少,大部分官员行事原则只不过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利益小算盘而已。让这些人来治理国家,国家能好到哪里去呢?
最后看看北宋的军队。军队是政权的压舱石,北宋就连这块压舱石也是腐朽不堪。我门都知道,军队的首要职责是保家卫国,而北宋军队的首要职责是吃皇粮;鉴于军队的重要性,它的组成人员即使不是精英也应该是一些朴实之人,而北宋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流民、闲散人员、地痞流氓甚至强盗土匪。这样的军队,平时欺压百姓、镇压农民起义还凑活,一遇上金国的正规军,就该投降投降,该溃散溃散,原形毕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