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贺宜红的《史说心语》问世!我的欣喜不亚于她的欣喜。为什么呢?因为她这本书是和读书会一起成长的。她在后记中也说了,这本书最初源于在读书会课堂分享读史心得。书收录的21篇文章,大多到读书会讲过。上周读书会举办十一周年春日诗会,我特意把宜红的这本书作为读书会的成绩而洋洋自得。
好的文章要有意思有意义。我想宜红是做到了这点。她的文章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叙事的基础,当然是经过取舍,读来津津有味、妙趣横生。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晓历史,增长知识。最难得的是有意义。宜红的每篇都是抵达意义,也就是以史明鉴。她选取的一些历史人物多半是我们民族精英,有帝王、有将领、有文人。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能引领我们民族向上的书。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宜红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不一味贬,也不一味褒,惯于用春秋笔法来评判历史人物。读她的文章一股英雄气驰骋纵横,五千年文明灿烂若星辰,为我们这个民族而骄傲。
这本书收录的历史人物脉络清晰,从战国、先秦诸子、汉唐、魏晋、宋明清,到民国、新中国。按年代顺序,成为一根线,贯穿古今。我看了一下,宜红比较偏爱袁崇焕、刘邦,用比较长的篇幅讲他们。《解读袁崇焕》35面。《毁誉刘邦》26面。《从“汉初三杰”的结局看性格与命运》三个人物都只有21面。《幸福人儿苏东坡》13面。诗仙李白只有4面。当然,能够收录的有限,限于篇幅,她对文章进行了锤炼、精简,但我感觉她最爱袁崇焕,不惜笔墨,写的荡气回肠、一腔热血。我比较喜欢的有《解读袁崇焕》、《“李陵之降”的罪与赎》,读来让人唏嘘。《待才当如欧阳修》《庄子“三奇”》等都是我喜欢的。我唯一感觉不足的是,一是读《乐毅报燕王书》有感这篇没必要附原文。二是是邓小平“三落三起”这篇。大概是因为当代人物不好评价,再现在政治方面忌讳,说理不够透彻,文章没有展开,给人有一篇材料之嫌。
这本书让我除了思想的震撼外,还让我感觉文字功夫了得。衡量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标准是表达清楚。但这个表达清楚是需要很深的文学造诣和文字功底的。很多人的文字扭着一团,也就是言不达意。但宜红对如此复杂的历史事件,能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清楚,条分缕析,殊属不易,文学造诣和文字功夫可见不一般。
刚刚闭幕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滕贞甫发声,提倡各级领导干部多读一点文学作品。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为官为文相得益彰的传统,然而,许多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文学对领导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宜红自身做到了这点,她从读史中温润心灵,涵养情怀,提升文气,冲淡官气,把对历史的思考融入现实工作,在当今行政领域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她的这本《史说心语》问世,至少能在我们监利的领导干部中激发读历史读文学作品的热潮,相信宜红会起到这种引领作用。
2023年3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