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议
孩子在家上网课,我们在家上班,人们一般认为这样增加了和家人、孩子共处陪伴的时间。
实际的情况是,共处一室是没错,但“陪伴”就谈不上了。
我们这些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基本不受地点影响,会议和工作安排非常正常,从早到晚都是满的。而孩子从9:00-11:20,14:00-16:20,这两段时间是网课。18:30-20:00是自己班级的腾讯视频会议,讲解作业。剩下的就是自己作业时间。对于还没有发展出自觉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可能按照课表和老师布置的作业主动去做的。
结果也确实如此,孩子们已经连续4天没有完成作业。因为老师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所以毫无紧迫感。两个10岁的孩子要么在家拆东西,要么葛优躺在上,甚至在床上喝饮料吃零食,我偶尔在工作间隙出去看到这种场景,不禁焦虑万分。
晚上,妻子号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目的是商定接下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作业计划,让大家重回轨道。
在制定规则时,我发现计划容易制定,但“后果”却不太容易。比如虽然制了作业计划,应该在上网课后主动尽快完成,作业应该当天完成,如果做不到怎么办?起先,我们提出去做家务的想法,可是仔细想了想,家里没什么家务可以做的,衣服有洗衣机,地板有洗地机,洗碗只有在吃完饭后才有,也就剩叠被子了。再说,叠被子太简单了,他们是情愿接受惩罚的,所以把它作为后果是不合适的。
妻子思维敏捷,她想到一个主意:如果网课不上,作业没完成,那么就告知老师,老师会在下一次腾讯视频会议时不时的直接提问他们。
这一条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孩子,因为上课回答问题是学生正常的形式。不过对我家两个孩子来说,由于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偶尔有,也是事先家长和老师沟通好,安排孩子回答定向的题目,让他练练胆而已。现在涉及作业不做,相比下来,完成作业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所以暂时先用这么一招,之后再想办法撤销或想其他的招,不然会强化他们不愿意回答问题了。
家庭会议的好处是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决定,通过后一起执行,相互监督。看看之后的效果再做更改。
补充:
这次会议漏了一个环节,应该问孩子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同样制定规则,如果做不到会有怎样的处罚,这样,他们会感到权利和责任对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