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我的“三点”读后感

分享我的“三点”读后感

作者: 小豆子和小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4-14 23:06 被阅读0次

    ——读沈丽新老师的《温和坚定做教师》第一章

    沈丽新的《温和坚定做教师》一书

    每一学期,和青年教师一起读什么书、怎么读一直是我比较上心的事。因为我知道,人和书遇上也是需要一点机缘的。有时候不是书不好,而是我们遇见的时机不对,“早了一点”“迟了一些”,都可能错过一本好书;第二,书是好但不好读(啃不下来),一样使人产生畏惧感与无趣感。对于入职没几年的年轻教师,最好读一点能解决现实问题与消除现实烦恼的书。所以,这一次,我和老师们一起选择读沈丽新老师的《温和坚定做教师》。我当然希望大家能读出一点我的心意来。

    我发现它也在开花~

    我的“一点”印象

    我大概在十年前见过沈老师一面,当时她还在常熟石梅小学做英语教师。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参加海峡两岸生命教育活动现场,晚上时间,石梅小学安排了一场非常浪漫的诗会。秋天的夜晚,晚风吹拂,桂花飘香,石梅小学的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老师)悠闲地坐在园子里,读诗,听诗,品诗,聊诗……活动现场,有不少教育界的诗人朋友,比如《教师月刊》的林茶居,还有常熟当地的教师诗友。我相信,这一晚,现场很多不是诗人的教师朋友好像也成了一位诗人。石梅小学的老师给全国各地的老师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多才多艺,又谦逊浪漫。其中,就有沈丽新老师。

    我记得当时她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暮色沉沉,灯火交融,沈老师就坐在桂花亭的台阶上,温婉地读着她的小诗,我感觉她像一位外表娴静、内心勇猛的战士。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因为一些原因,决定离开石梅小学。就是这么一面机缘,我觉得我算是认识沈老师了。其实,沈老师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后来,我追读她教育博客的文章,我还记得她的博客名是“牧羊人”;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博客网站消失后,我开始追读沈老师的公众号;到现在,我开始读她写的书。其实,这也是一个教师漫长而专注的“教育写作之路”。这么些年过去,我很庆幸:我和沈老师始终没有失联过。沈老师用自己的文字写出了一个教育人的勤奋、专注,温和、坚定,理性、智慧,她也成为我职业路上最亲切、最真实的榜样。

    墙角的蛇果小花~

    我的“一点”感悟

    阅读沈老师《温和坚定做教师》的第一章“教师如何说,学生才肯听”,萦绕在我脑海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句:我是一个会说话的教师吗?不问,我觉得自己挺会说的;一问,却把自己问出了汗涔涔。

    一个好老师,到底怎么说话?

    1. 情绪稳定,不带情绪地说话。我以为,在我们日常提到的教师“专业能力”中,情绪稳定是专业能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成年人,谁都有可能情绪崩溃的一瞬间,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面对一群成长中的儿童时(儿童本身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一面),教师更需要有这种“情绪稳定”的专业素养,成为站在儿童面前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范本。这,才是教师的“专业性”。不然,教师的专业性与其他行业的专业性就没有区分度。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每个班总有几个有点特别(特殊)的孩子。可以这么说,这些特别的孩子在班主任面前是一副样子,在我的课堂上又是一副样子,他们可能更放松、可能更松散,所以也会有更“出格”的语言与举止。很多时候,我都能非常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些时候,我也难免失态、失控。过后想想,其实这是作为教师很沮丧的一件事。这也表明了:即便你工作30多年,堪称经验丰富,但在具体而特殊的儿童面前,一样会因为情绪失控而无法做出更巧妙、更理性、更智慧、更有温度的处理方法。这就更说明“情绪稳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2. 指令清晰,内容清晰而具体。沈老师有一个提醒,我特别认同:在学生不肯听从指令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自省:要求是否具体?规则是否明确?要求与规则是否适度?……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些年,我一直在带低段的音乐课,也深感教师的指令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时候,班级孩子看起来乱糟糟,其实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教师在现场管理中没有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处于一种“各做各的”的散乱之中。(对于这一点,学生其实是不自知的,但教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

    比如课间准备与整队。我的音乐课一般都是从课间就开始的,就是我要提前到达孩子的所在班级,利用8-10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做好课前准备:清理桌面,及时喝水,上卫生间等;有的学生还负责关灯、关媒体这些班级事务;而后孩子们进行排队与管理。这10分钟属于课间(课前),总有孩子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最早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口头提醒:抓紧时间,动作快一点。后来,我发现慢吞吞的那几个人总是这样,不是在闲聊就是在打闹,或者先玩一会而再去喝水……于是我在适度等待后,指令调整为“倒计时口令”的办法,明确在班级最后五秒钟:“5  4  3  2  1”。孩子们听到“抓紧时间”和听到“倒计读秒 ”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样的提醒具体可感,孩子非常清晰感知到时间的限定、时间的短暂。

    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对于指令的运用,我们可以慢慢实践与自我调整。

    3. 方法得当,指导与帮助兼顾。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我们站在讲台前会有一种错觉:教师就是来管理学生的。教师会不自觉地觉得身上带有一种权威感,或者一种成人的“傲慢感”。对于这一点,我是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慢慢意识到:师生之间,其实只是一段生命遇见、相互陪伴、成长的过程而已。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孩子的老师,首先我得珍惜这种遇见的缘分(你看,你没遇见张三、李四,你遇见了“这一群”)。其次,在与孩子学习与相处中,我有责任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不是责骂、训斥,不是数落、冷眼,不是吓唬、恐吓……)

    年岁渐长,面对孩子,我越来越“凶”不起来。整队的时候,当我听到班干部的嗓门一个比一个厉害时,我会指导他:其实说话可以温柔一点,因为我们是老师信任的小助手,我们轻声的提醒、我们温柔的话语,就是对同学一种耐心的帮助。另外,我还会跟班干部说:调皮的孩子,你提醒了三次他还没有改正,你可以悄悄告诉我,我来帮助他、我来提醒他。班干部在这样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在有方法地管理同伴、提醒同伴、帮助同伴,这才是教育中的同伴互助、共学共进。

    有点期待挺好的~

    我的“一点”期待

    日常的教育生活,就像飞跑的齿轮,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忙碌。但我还是希望:由我们共读活动的推进,每个人在读书过程中获益、进步、成长。我期待大家读完这本书,可以和作者沈丽新老师面对面地聊教育的话题,聊师生成长的话题。当然,我们首先得读完,而后写一点。当作者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匮乏而窘迫不安,或者尬聊一场。所以,当我有这种期待感的时候,实际上我内心有了某种肯定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我的“三点”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gt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