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让我们拥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这样的假期也许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因为对于上班族来说平常总是没有时间陪家人、没有时间自己动手做个晚餐、没有时间安静的思考一下人生......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些遗憾我们都可以试着去弥补一下了。
对于我来说最想弥补的遗憾是因为平常工作繁忙而没能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这句至理名言这次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本来在这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充满了欢喜和希望,想像着母慈子孝温馨快乐的画面---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写作业,一起窝在沙发里看书,一起DIY做烘焙......但是在假期还没有过半的时候我就开始心烦意乱精神奔溃的想冲回去上班了,原因是幻想的画面没有出现,实际情况是家里每天都是鸡飞狗跳,河东狮吼的场面。我们的母子关系也已经在濒临破裂的边缘!
来自网络图片小学二年级,8岁,男孩儿,还没有到真正的青春期叛逆期,可我确觉得他的叛逆期提前来到了。在那段时间里,我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觉得烦,即使是让他喝点水,穿点衣服或者是休息,他都可以找很多的理由然后用不耐烦的口气给我怼回来。除了在允许他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他可以正常和我说话,其他时间感觉他都在生气,会“砰”的把门关上不让我进他的房间,写作业和看书时全是抱怨,然后草草了事。每天看着他这样,我心里都窝着一把火同时又心痛的不行,就这样每天我们都上演着对战。但姜还是老的辣,基本我都处于不败之地,但这胜利的背后都是心酸,半夜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想自己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失败的妈妈,养了一个如此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那么的乖巧和优秀。
我反复的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和儿子的关系变成了这样?一定是我在做妈妈的时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当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发现其实在我的内心里早已给孩子贴上了好多负面的标签?在这些标签下孩子怎么可能会好呢?那么,对于我来说到底希望自己可以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养育目标
我们的养育目标肯定不是希望孩子将来只是乖巧懂事。我们希望他们自信,自尊,自律,有责任感,善良。当明确自己的终极养育目标之后,在日常相处中要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和自尊的举动。所以只有当我们知道了目标在哪里,我们才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即使现在的孩子还不是你期盼的那样,他们依然有很多行为让你恼火,让你情绪失控,但是在养育的道路上面对孩子的种种挑战就像在打怪升级,按照目标一步一步努力进行,不断升级,终会到达终点。
如何实现目标
孩子从哪里学到这些品格和技能呢?孩子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呢?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在这句话上我们能够感觉到在六岁以前孩子性格的形成对他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六岁以前最主要的养育环境是家庭,所以这一切是从家里开始。
孩子在什么时候学习这些品质和技能呢?是在他们低头玩玩具的时候吗?是在他们聚精会神看绘本的时候吗?还是在他们非常开心的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呢?什么时候是学习这些品格和技能的最好时机呢?其实是在孩子们有挑战行为的时候。当他们出现这些挑战行为时,正说明了孩子暂时还没有具备我们所希望他们拥有的这些品质,而这也说明了这是一个教给孩子品格和技能的最好时机。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时,我们再面对孩子的挑战时思维就会转变,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会想把握住这个交给孩子品格的机会。当心态转变了,我们就不会再带着负面的情绪面对问题。
孩子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到这些品质和技能呢?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用什么方法对待孩子,是训斥,是威胁还是迁就?这些方法让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他们也许学会了顺从,学会了反抗,而这些是我们想让他们学到的吗?所以,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才是孩子学习品格的重要方法。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他们,身教大于言传。所以当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我们先要转换心态,注意我们沟通回应方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再好好想想我们现在的回应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有没有让孩子学到必要的品格和技能,有没有给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有没有让孩子承担起他自己的责任。
当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时我试图改变自己,我温柔的对待孩子,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形为言语去影响他,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不再跟我吼而是会坐来下和我一起讨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很多事情都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原来是我在情绪失控时的一种宣泄手段,伤害了孩子同时也伤害我们的关系。
我们需要坚持温柔而坚定的原则,认清自己的养育目标,并且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最终我们才能养育出我们希望中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