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原文】
市聚萧条极,村墟冻馁稠。
劝分无积粟,告籴未通流。
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
征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
这首五言律诗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十一月陆游在故乡山阴老家所作。前一年,诗人因为奏请朝廷开仓赈济灾民,朝廷没有回音而私自开仓济民,结果却以“擅权”之罪而丢掉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之官职,返回山阴老家。
淳熙八年,浙东先是大旱,接着又是淫雨连绵,造成水灾。作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的朱熹,奉朝廷之命前往赈灾。但八月任命,到任时已是十二月六日。
陆游的这首诗是在朱熹还未到任时写的,故而含有催促之意,亦表达了希望朱熹宽免灾民赋税、帮助人民度过灾荒之期许,充分体现出诗人虽身处闲居却时刻不忘关注百姓疾苦之忧民情怀。
此诗语言准确,情感深挚,风格凝重而洗练。尤其是忧民情怀感人至深,确为“忠厚悱恻,仁者之言”(顾佛影《评注剑南诗钞》卷三)。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主旨深刻,情感深厚。诗人以同情而哀痛之笔触,反映人民遭遇灾难的深重痛苦,展现灾情惨状,痛斥官府,责问友人,为受灾百姓鼓与呼,那“萧条”“冻馁”之忧心,那“无积粟”“未通流”之忧愤,那“甚饥渴”“胡滞留”之痛斥、责问,还有那“尚宽否”之忠诚请求,都充分体现出诗人炽热的拳拳爱民之心。其情至真至诚至深,感人肺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