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村拾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作者: Betty_L_Vivian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15:02 被阅读0次

要问你春天里有几种花具有代表性,恐怕桃花位于前五的位置。

先来说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独自一个人,在城南郊外的山里溜达。此时他的心情不太好,因为科考落榜,所以没什么心思踏青游玩,就自己闷着头乱走。走着走着,他到了一个山村,抬头一看,前面有户人家,院子里的桃树正开着粉嫩嫩的花。

崔护轻轻敲门,敲了许久,有一位女子,从门缝里一边窥探,一边问:你是谁?有什么事?崔护说:“我是个书生,我闲游至此,因为喝了几盏闷酒,现在口渴的厉害,想求一口水喝。”女子听了,给他开了门,拿了水,然后靠在院里正开花的桃树旁边,看着崔护。

第二年春天清明,崔护忽然想起来,前一年在山村里,桃花树下那个女子,觉得她面容姣好,举止文雅,越想就越思念,我何不来个故地重游呢?崔护到了那户人家的门前一看,但大门紧闭,敲了半天也无人应答,只有院子里的桃花开得灿烂。崔护的心里就生出许多惆怅,他提笔在门板上写了一首诗,就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衍生出了一桃花品种,叫“人面桃”。其实在唐代,桃花和牡丹都被用来比喻美女的面庞。桃花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牡丹是“芙蓉如面柳如眉”,这里芙蓉指的就是牡丹。桃花吃亏就吃亏在,它又没那么雍容华贵,也没有清香,也没有皇家的认可,所以后来和牡丹的差距就很大了。

我们最熟悉的桃花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有关仙人仙境的意象。桃花源是个避世的乐园。有人认为桃花的桃,和逃离、逃跑的逃是同音的,所以陶渊明说的是桃花林,不是杏花林,也不是梅花林。后人一直用桃花源来指理想乡。比如北宋的秦观有一首词《踏莎行》,开头就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理想的故乡就是找不到。

在北京,只有看到桃花开了,才感知道春天真正来临。

满树桃花灿烂,引来无数人驻足观赏拍照,也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如果在镜头里能有一只蜜蜂和蝴蝶,那恐怕得炫耀一下。

现在的桃花多为观赏桃,不结果。有粉的、红的、白的、紫红的,在枝头绽放笑容。也各有姿态,特别是有一种小枝下垂,叫“垂枝桃”。在一些园林里造景,经常用垂枝桃,栽种在水边特别有意境。

春天来了,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带上全家,或邀上几个朋友,看花也好,踏青也罢,过了三年没有春天的岁月,也该去和春天有个约会。

相关文章

  •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出自《诗经》的《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 一曲《桃夭》,歌尽女子的一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

  • 偷空瞎掰诗(一)

    桃之夭夭 然后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

  •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志行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2018-04-1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2018-07-1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速图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2017-07-2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古风|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ma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