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想法简友广场
第十五章 诗文革新的旗手(1)

第十五章 诗文革新的旗手(1)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11:19 被阅读0次

    永淳元年(682年)某天,长安的一处集市上,有个穿着粗布衣衫的老人正在兜售一张胡琴,要价百万,以致众多显贵只是围观议论,却无人问津。这时,只见一位青年后生,挤开人群,豪气地甩出千缗,将琴买下。

    翌日,此人竟在长安宣阳坊摆下豪宴,招待众多达官显贵。宣阳坊啥地方?是唐长安朱雀门东第三街从北数起的第六排的里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它西北向上与皇城相邻,东临热闹繁华的东市,北靠平康坊,西接崇义坊,南靠亲仁坊。可说是宦官名流云集,是真正的一个特权富人区,曾经盛极一时。

    不过,既然能出千缗买琴,摆场酒会,小菜一滴,关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不,杯盏交错间,突然听得这位后生捧琴感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言下之意是,我有文章百篇不为人知,一件无用的乐器却人人留心,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众人还在玩味他的这番话,说时迟那时快,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啪”的一声响,这位自称叫作陈子昂的后生就将刚买的古琴砸在了青石板地上,琴破弦断,一片狼藉。摔完,此人眼睛都不眨一下,随即从背包里拿出早准备好的一沓诗文,遍发所有赴宴的贵客。

    此事很快沸沸扬扬哄传开来,当时朝廷人事部门的领导王适读过诗文,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果然,两年后,陈子昂金榜高中,如愿以偿。

    659年左右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字伯玉的陈子昂,少而聪颖,但好武任侠,颇讲义气,本对诗书毫无兴趣,只因后来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不几年便学涉百家,遍览经史子集,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20岁那年,自以为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未料到接连两次都名落孙山。

    他自认登科如探囊取物,觉得满有把握,可为什么还会榜上无名呢?思来想去,陈子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名声不够。为何没有名声?因为没有“行卷”,没有拜访名家权贵,以致没有声名。想通这个道理,他释然了,要出名,首先得学会推销自己扩大影响力。

    一个个去拜访?那多麻烦!于是就接连出现了上述别开生面的行卷场面。此举,剑走偏锋,棋行险着,虽反映出陈子昂极高的智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个急功近利偏狭急躁的人。这样的个性,既有助于他的快速崛起,也必然渗透进他的为文风格,但最终也让他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们前面提到了很多诗人,包括南北朝时的庾信、鲍照以及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乃至王绩、初唐四杰等,多多少少会说他们是唐诗的先驱或奠基性人物,但态度坚决、旗帜鲜明,真正对诗文内容进行大胆革新的标志性人物,当属陈子昂。

    我们先稍稍看一下他那篇堪为诗文革新宣言书般的 《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就这样,陈子昂继承了刘勰、钟嵘的文学批评理念,痛斥齐梁诗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奢靡绮丽,高唱“正始之音”,呼吁回归“建安风骨”,积极推崇“比兴”、“风骨”的传统,从而为新唐诗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二十四岁高举进士后,他便上书论政,颇得武后重视,旋从秘书省升迁为右拾遗。然而,陈子昂的思想很复杂。他一方面纵横豪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济天下的情怀,仍主导他的思想和从政理念。这也是他支持武后政治改革的同时又屡屡对不合理的弊政提出尖锐批评的原因。

    从他许多奏疏政论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以及关心民生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对诸羌的进犯忧心忡忡,对当地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愤慨的痛斥。

    难怪《资治通鉴》不厌其烦地引用他的奏疏和政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直言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且是“大臣”之材,这说明伯玉绝非一般的酸腐文人,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才能也是极为出色的。只可惜武后虽对他青眼有加,无奈佞臣太多,他的政治理想始终没有实现。

    下章再重点介绍他的诗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 诗文革新的旗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ma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