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婚姻有些特殊,是包办婚姻和自由恋愛的结合,个别不自覺的还妻妾成群,而一些名人的婚姻更令人关注,这些照片都是名人的夫妻照,沈丛文和张兆和,胡适和江冬秀,粱思成和林徽因,钱钟书和杨绛。先来看看他们的情书和趣事。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520看老照片胡适出门在外时,江冬秀坚持跟他写信,信里满溢了柔情:“我今天拿了你寄给我的扇子,我偶尔想起今天又是七月七日了,我们五六年前多么高兴,这几年来,我们添了三个儿女,你老了四五岁年纪了。”只言片语,足以让胡适感动不已。她曾在他病时写信问候,胡适感慨道:“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江冬秀,一方面她用自己的泼辣保卫着婚姻,素手抵挡男神丈夫的桃花劫;另一方面她又不忘以自己的贤惠纯善,为家庭筑起一座无惧风雨的堡垒。她不会像朱安(鲁迅结发妻子)那样,以仰望的姿态,用一生的时光,守望着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先生;她也不像张幼仪(徐志摩前妻),在丈夫绝情面前一再退让,最终退无可退。她以智慧洞明着丈夫的脾气秉性,该硬则硬,该软则软,拿捏得恰到好处。她以一棵树的姿势,站在了他的身旁,不卑不亢。
——胡适和江冬秀
520看老照片“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另一男人金岳霖写給徽因的挽联
——林徽因和梁思成
520看老照片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钱先生和杨先生
520看老照片沈从文的情书是最美的,但却不是最幸福的,从1933年结婚,到1946年感情危机,后一直分居。“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等到终于懂得的时候,他已经离她而去。
一切都太晚了,几年后,张兆和因病逝世,死前已认不出沈从文的画像。
胡适的打油诗很朴实,江冬秀很有智慧,婚姻也是在高压下相对的稳定,胡适和所有当时的鲁迅等知识分子进步青年不一样,他并没有抛弃辜负这一个“封建”的妻子,还陪着她过完了这一生。而且他們的合照胡适始終是站在夫人后面,一方面谦谦君子,温潤如玉,另一方面也是河東獅吼菜刀的威力。
林徽因的话很含糊,她对婚姻的态度我很不喜欢,她在屋里放着徐志摩出事的飞机残骸的照片,隔壁还住着一个她也爱的男人金岳霖,所以梁思成在林死后写给另外一个女人林洙的信是这样说的,“不瞒你说,多年来我心底深处是暗藏着一个‘真空’地带的;这几天来,我意识到这‘真空’有一点‘漏气’,一波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好像在丝丝漏进来。这种‘真空’得到填补,一方面是极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并且很快地和林洙结婚。
倒是杨先生和钱先生用了别人的总结,诠释了世界上最理想的婚姻。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今天就是520了,現代人已經不太会用文字写太多缠绵的情书,喜歡用日子和节日表达一下爱意,简洁实用,如果配上520的红包,簡直就是美妙绝伦了。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今年夏天热的有些早,可能因为今年春天里的故事比较多。看了名人的婚姻生活,覺得婚姻是要一点爱的,婚姻是要一点原則的,婚姻是前世注定的現世修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而浓,三而不可绝。
山無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抄诗两句致我們的520,愿天下眷属終是有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