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班,接到很多考生咨询志愿征集的电话,回复后,思绪被拉回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初中毕业,我考进了我们市最好的重点高中,然而,是慢班。什么意思呢,为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发挥最好的投入产出效果,学校将每一级的班级划分为快班和慢班,当时高一一共9个班,分出了3个快班6个慢班。最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分班不是固定不动的,每学期期末排名调整一次,快班成绩在年级靠后的,必须要去慢班;慢班成绩年级靠前的,可以上快班。大家看用词,一个“必须下”,一个“可以上”。嗯哪,我就是那个6个慢班中的一员。学期末,按游戏规则,我可以去快班了,可去或者不去,还多少有些纠结。
为啥纠结呢?中国有句老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尽管是慢班,可是,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喜欢同学爱的感觉还是挺好的,这没什么不好意思,人常常是虚荣的嘛。妈妈也觉得这样我压力小点,但又觉得错过这个机会可惜,就去向资深的同事请教。结果,被那个阿姨批评了。阿姨说,首先,孩子争气考上了快班,机会难得,你能上又不去,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其次,学校既然有这样的规定,那必定是有其科学性。再说,为什么偏偏只记住“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就忘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两个观点各有道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哇哦,用妈妈当时的话说,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后来阿姨也问了下我的心理素质等一些情况,反正是我铁定要去快班。
大概是那个时候起,我对自己大不咧咧心大脸大的性格特质有了初浅的认知。尽管在慢班成绩漂亮,可到快班一看,我可是倒数行列里的。长这么大没当过倒数的,又新鲜,又难过,又紧张。那当然要发奋图强了,按我初中班主任的话说,我是拧一把上一个台阶的那种孩子,现在情况变了,外力逐渐被内力代替,是我突然开悟了吗?不是啊,怕丢脸啊,你想,考上快班,再不加把劲,我还是有机会再被潜送回慢班去的!真要这样,还不如一直在慢班悠哉悠哉呢,不能自取其辱哎。也正因为这样的努力,一直坚持到了高中毕业。
现在想想,一个孩子学习好与坏是不是真的跟聪明不聪明有关系?肯定是不对的!那跟什么有关,环境+意志+行动。
至于环境,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要不哪有长相稍逊甚很逊的学区房还卖的贼拉贵的道理?在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一直在讲求引导,其实这种引导首先是模仿。装着装着就真爱学习了,学着学着就学习好了,对了于自制力偏弱的学生来说,实在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学生群体自我意识的唤醒,同辈群体的影响,在学生时代影响极大。大家想想,在一个都爱学习的班里容易沉下心来学习,还是相反呢?当然是前者。我高中阶段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几个闺蜜学霸的带动,我们玩归玩,走在路上都在比赛记单词的,你说能不进步嘛!
再说意志。这应该是内生性最强的一个因素了吧,所有的结果,取决于那颗想好的心。所以我是多么的推荐大家都去读谷力老师的《赤子之心》,一个有梦想的孩子,是会有强大内生动力去追求美好的。想好,才会愿意去行动,如果,您的孩子对自己目前阶段的学习不是那么满意,作为家长您应该高兴,孩子想好,孩子还有希望。所以这个时候最应该说的,不是去抱怨过去的不满意,而是对新开始的相信,不,应该是坚信。帮孩子树立一个目标,生动描述那个美好的场景,并且,把目标划分为一个轻松可完成的小目标,那么结果,必是水到渠成。
最后看行动。那必须的,行动,靠想,能实现梦想不?不行!靠做梦能考高分不?不行!那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这里就牵扯到方法的问题。我考上快班以后,身边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优秀呢?我就很好奇,人家是咋学的!如果排除智商水平,那大多数学霸总是有好的方法的。靠着仗义可爱,全凭学霸怜惜,只要我请教,同学们都会帮助我。以往我做题,做了就做了,认为多刷题才是王道,可好学生都是反复刷错题的,以至于反思这个习惯一直跟到我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安工大的王军老师在给我们培训时,也专门提到过反思,甚至给反思的定义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反思是成功之父”。现在想想,那些年死磕的那些单词,死磕的那些题目,包括现在对一些事情的较真,恐怕开悟于那时。尽管在那之前也知道改错的重要性,但认知真的没有那么深刻。此外,接触思维导图这五六年,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好的方法对学习、对思维、对高效的意义,自己也一直投身在这个好方法的推广中,很是欣慰。
就最近学生最关注的“选什么样的学校好”的问题,我想,匹配度是很重要的。与分数是否匹配?与兴趣是否匹配?与性格是否匹配?与家人期待是否匹配?与空间距离是否匹配?与家庭环境是否匹配?与自我认知是否匹配?与意志力是否匹配?……等等,不要绝对的用分数一杆子拍到死。有的学生高分录取,也会自怨自艾没法毕业,有的学生踩点进校,最后成绩优异顺风顺水。这样的对比,实实在在都存在。想清楚了以上匹配度的问题,再去做决定,不迟。人生路很长,这只是一站而已,无论如何,你都值得拥有欣赏独特风景的权利,众生平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