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的维持都需要夫妻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彼此容忍对方的过错。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益于双方健康,更能长寿。孩子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习得更多的是宽容、自信、乐观和阳光。我打小便羡慕这样的人家---------父母恩爱,大家能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幸福家庭。
我姑姑和姑父便是这样的人家。姑姑毕竟是女的,自然而然话就多一些。她一直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但这并不代表姑父不会。那时候农村大集体的时候,全村人在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出门劳动,再一起回家歇息,我姑父便是村上的负责人之一,可见他的能力不会差到哪儿去。但他能把经济权全部交给我姑姑这样一个女的,在七、八十年代是很少见到的事情,可见姑父对姑姑是多么的信任。姑父平时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便会打开另一扇窗。虽然姑父嘴拙,可动手能力特强,特别会做事,上至农田里的插秧割稻等重活,下至家里灶上的烧菜做饭样样精通。只要每次在她家玩的时候,姑姑一般和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姑父则一声不响地忙这忙那,即使再多的、再紧的活也不会过来催促姑姑去帮忙,或者吩咐家里的孩子们去帮忙,所有的累活、苦活、脏活,他一个人扛着。他如老黄牛般默默耕耘着,只讲付出,不求索取。和谐的氛围待着心里舒服,我便一天十八趟地往他家跑。这也是我喜欢往姑姑家跑的原因,我几乎从不见姑姑姑父有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夫妻恩爱,什么叫相敬如宾、白首偕老。现如今的婚礼排场一个比一个隆重,新娘新郎都会当着全场的亲朋好友宣誓,保证与对方相爱一生,白头偕老,无论对方是健康还是疾病,是贫穷还是富有……可真正能如宣誓中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当小矛盾演变成大矛盾,冷战开始时又有多少人还曾记得当初的誓言,恐怕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想在当初那个贫瘠的年代,姑姑和姑父肯定没有对对方保过证、宣过誓,也肯定省略了谈恋爱的环节。以前常听老人们说第一次见面时认认门,第二次就迎娶婚嫁了,有的直奔主题就结婚,之前连面也不会见过。姑姑和姑父从小生活在一个村上,打小就认识,那个年代不兴谈多久的恋爱,礼金也会不追究,只要对方人品好,能有蛮力下地干活就成。大概姑姑和姑父的结合也就这么简简单单。
我还喜欢去姑姑家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我的父母。虽然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爸爸是大队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当时一个近千人的大队只有四个高中生),我妈妈仅仅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品,他们的组合在我如今看来多少有些不般配,文化层次相差太大。当时我年纪小,只记得他们那时候整天不苟言笑,也从来不会商量着做什么好吃的给我们兄妹四人,更加不会讨论着什么时候一起去街上买点好吃的回来,全家一起热闹一番。繁重的农活,拮据的经济,还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压得他们脸上从不见笑容,他们也从不互相开对方的玩笑,也从不在家里幽默一回,逗我们子女开心一笑。他们只知道天不亮就烧好早饭,然后立刻去田里忙农活,等我们傍晚放学回来,还得去田里拿钥匙回家自己烧晚饭。晚饭也和早饭一样白粥稀饭,搭配自家腌制的萝卜干,奢侈一些会烧一个自己种的蔬菜,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买大鱼大肉,清汤寡水的我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可以说近乎于麻木的他们过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当时的我们也知道家里条件比人家差,父母能把米饭给我们吃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懂事的我们也不会向父母提任何要改善伙食的要求,家里有啥就吃啥,也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沾得上丁点荤腥,那甭提有多开心了。不过虽然这样,却从来没有觉得物质上有多清苦,生活有多贫苦。只是很好奇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与我姑姑姑父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当时也说不上来,但我更喜欢姑姑姑父家。
物质的极度匮乏也让我慢慢长大,长高,但是心里却是极度自卑,同龄人中我显得极不起眼,瘦弱、胆怯。爸爸妈妈整日忙碌自己的那点一亩三分薄田,无暇顾及我们,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姑姑家,姑姑从来不会瞧不起我们这些侄女侄子,她经常给我们聊一些我爸爸上学的事或者其他,聊到饭点姑姑便留我在她家吃饭,印象中姑父从来没有阻拦过姑姑这样做,也不见姑父对我有一丁点儿的不满意的举动。在她家,我是开心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一直到工作、出嫁了,每每回去,我还是爱往姑姑家跑,小时候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过来。现在再回老家,我也没有地方可以跑了。
姑姑后来病了,由原先的吃素变得爱吃荤,姑父便不厌其烦地满足她的任何要求,姑姑喜欢吃肉圆,姑父便每次都多做一些,够姑姑吃得上一个星期的,等吃完了再继续接着做。姑姑后来病得越来越严重,原来能自己吃,最后只能躺在床上需要家人喂。姑姑意识渐渐失去,最后连自己的子女也渐渐不太认识,只认识我姑父和我爸爸。照顾这样一位病人,是需要何等的耐心和细心!特别费事的就是喂饭,姑姑常常是一口饭能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姑父便坐在床前耐心地等待,等的时间长了便低声地催促一声,“老太婆,快吃下去吧。”这个时候,姑姑便如同孩子般的很听话地咽下去,一顿饭往往需要喂上两三个小时。可姑父从不发火,也从不训斥姑姑,有的只是耐心、耐心、再耐心。当今还有哪个男的能如此对待自己的结发夫妻?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一天两天可以,三四年能坚持这样亲自服侍一个老太太的简直凤毛麟角,何况姑父当时也已七十多岁,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但这些都不能阻挡他都亲力亲为地照顾我姑姑。他这样也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他的七个子女争着孝顺,强着照顾,红英表姐远在苏州,可只要有空就回来亲自给姑姑洗头、洗澡、剪指甲……夕朝表哥住在镇上,三天两头地回来看望姑姑,家里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姑姑身体哪里不适便立即带她去医院看病。三表哥银朝则日日夜夜陪伴在身边,洗脏衣物也从不厌烦,可惜善良苦命的他在去年因脑溢血突发而离开了我们,他先去天堂与姑姑和姑父团聚去了,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儿子。
姑姑和姑父的一生虽说清贫,但却是幸福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姑姑姑父相伴五十余载,应该是金婚了,他们的感情就如同黄金一般,没有一点瑕疵,永恒长久地存在我们心中。
上行下效,有好的榜样在先,所以姑姑家的几个子女在夫妻相处上也都如此,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关系和睦。姑姑姑父的幸福生活是我一直羡慕的,此生也只有旁观的份了。
(谨以此文纪念已去世的姑姑姑父,愿天堂你俩仍如此这般幸福安康!)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天气进入黄梅,闷热,33度)
回忆录(一)姑姑和姑父的幸福生活 回忆录(一)姑姑和姑父的幸福生活 回忆录(一)姑姑和姑父的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