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培训班,遇到一家长和老师聊天。
家长:“老师,您上课多提问我家孩子,他就是不爱说话,您让他多回答问题,锻炼锻炼他。”
老师:“我也提问他了,一叫他名字,他就开始哭,我也没办法呀。”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就胖,父母为了让他减肥,各种威逼利诱的话都说了,但都没有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胖,家人没办法,干脆放弃了纠正他,胖就胖吧,身体健康就行。
直到那孩子上了高中住学校,他非常喜欢体育老师,他跟着体育老师一起去锻炼身体,去跑步,去建身房,学做营养餐,遇到建身问题时,老师会给他正确地指导。一年以后,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高中毕业后他出国上大学,朋友圈还经常晒建身照片。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做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好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也在尽力教育孩子:鼓励、欣赏、讲道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眼看孩子不是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成长:懒散、功课差、身体肥胖、叛逆、贪玩,说脏话....我们开始用各种办法阻止孩子继续走下坡路:讲道理、威胁、打骂等等。
“跟你说了了多少遍了,写完作业再看手机,你就是不听。”
“你再这样下去,连工作都找不到,你看将来谁管你。”
更有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说”打了就听话了“
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费尽了心血,但孩子却越走越远,有的父母干脆放弃,听之任之;有的强加干涉,结果孩子更加不愿意沟通;有的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希望给孩子榜样的力量,结果孩子却视而不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为父母,需要用对教育的方法,才能和孩子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愿意改变自己。
用什么方法呢?《镜映思维》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进行个人化角色建模,成为孩子的个人化角色楷模。就像文中开头,体育老师成为邻居孩子的个人化角色楷模,在体育老师的影响下,他从此走上自律、健身的道路,体育老师的出现,让他走向了不同的生活轨道,这就是个人化角色楷模的力量。
关于个人化角色建模,指的是通过和孩子相互联系、接触,对孩子情感、需求和感受做到理解和关注,双方建立信任、牢固、高质量的关系,从而成为孩子的个人化角色楷模。个人化角色楷模和孩子建立关系的同事,需要改变自己,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
有的人说,这不是为孩子做榜样吗?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榜样是通过行为或者成就,向对方展示自己优秀品质的状态,榜样不需要来往互动,不必建立更多的来往关系,榜样也不会花更多精力来助对方成长。
比如我看到群里一个人早上四点钟起来时,我把她当做我的榜样,我主动想早起,但她不会每天督促我起床。
个人角色楷模扮演的角色除了榜样,还有“参谋”,和孩子有很好的互动关系,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楷模愿意花时间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陪伴他。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嫌麻烦,自己每天那么忙,还要为孩子建立角色楷模,树立形象改变自己,不说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键是20几年养成的习性也是很难改变,太麻烦了。
正如家长所说,不仅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还要改变自己,确实是麻烦的事,只是如果不建立角色楷模,我们还像像以前一样的教育方法,一味地夸奖、说教、责备、甚至打骂等等,会让孩子越走越远。
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心里如果没有楷模,他会效仿其他人,这也是我们家长担心的。孩子上幼儿园,我们会告诉孩子不要和爱骂人的小朋友玩;当孩子成为中小学生,我们又担心被学习不好的同学带坏,甚至会担心孩子遇到社会小混混,被小混混影响 .....
为了避免孩子效仿他人向不可预估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角色楷模,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改变自己,但我们在建模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我们的积极态度和和行为也会启发孩子,让孩子愿意去学习,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健康、自信、有责任感。
怎么建立个人角色楷模呢?分三步走。
1、明确目标,规划自己
(1)明确目标。根据孩子的需求,明确自己需要建立哪方面的角色楷模。比如孩子内向,不爱说话,一和人沟通就往后退缩,我们想让孩子在一年内变得落落大方,愿意和同学,和老师沟通,不会在课堂上一被提问就哭。
(2)规划自己。盘点自己有哪些优势,或者计划提高的能力。比如自己很爱说话,幽默,有良好的沟通力、喜欢学习。或者自己和孩子一样,不爱说话,但为了影响孩子,让孩子变得落落大方,决定突破自己
注意:建立角色楷模的目的不是让自己控制孩子,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有多么优秀,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让他建立自信,发挥他的潜能。
2、承担责任,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成为角色楷模,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并且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去付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自己积极的态度,健康的习惯,良好的品德等等,让孩子看到优秀的榜样。
同时还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孩子看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改进,勇敢去面对,就能变得更好。
比如我女儿从小写字就很难看,老师说了很多次不听,我也跟她讲过,写字难看会影响高考成绩,她怼我:”你写字不也很难看吗“?
我报了书法班,每天练字,每天把练习的字发给她,两个月之后,她说她也想跟我一起练字,我顺势说好呀,从那以后,我俩走向了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调侃的练字路上。
3、 反思反馈。
在建模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包容和尊重孩子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想法、行动、态度等,通过孩子的言行或者态度上的反馈,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模式,清楚哪种方式有效,哪种方式需要舍弃,哪种方式需要修正。
以上是成为个人化角色楷模的三步法,该方法不仅适合教育孩子,也适合其他有亲近关系的人群,比如师生、同事、亲朋好友等等。不适合互相无来往关系的人群。
以上内容来自《镜映思维》片段:
个人化角色建模就是需要通过相互联系、接触,相互信任、同情共理,建立牢固、高质量的关系。你可能想成为与你有明确关系的人的个人化角色楷模,或者是想要一段无须贴上其他标签的关系,例如,如果你是孩子的叔叔、阿姨,你就只想成为孩子的角色楷模。高管培训中的一些内容对这种关系很有帮助,具体细节我们将在下文探讨。
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你需要谨慎小心,你并不是想要控制他人的人生。你做出的行为不应该是为了享受地位带给你的优越感,更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派得体,你的动机是真心想要有所作为。良好的角色建模是为了追求意义和成果,比如你想要帮助别人学习、成长,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其次,你准备好承担责任了吗?角色建模,虽然随时都在自然发生,却也是一种责任,尤其是你有意识地进行角色建模时。竭尽所能做好榜样,意味着你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而且需要有回馈。哪种方式有效,哪种方式无效,都请保持开放的心态。为了帮助以你为榜样的人,你要准备好坦承你犯过的错误、经历过的阻碍与挫折等生活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