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月14日,又一个情人节。但我们对情人节到来的意识,却不会是在当,而是在好多天前。
在中国,不要担心记性不好,无论任何节日,总有人会操碎了心的提醒你。大街小巷商店的橱窗中,巧克力和玫瑰红,越来越被摆在能够刺激眼球的位置;网上网下的预热中,有情的和无意的,愈来愈多的人眉目传情、频繁互动。
2月14日,从何时成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重要节日,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的是,如今,谁要说自己不知道情人节,那真是装傻,无异于承认自己是,陈年老店里发了霉味的古董。
这天,许多人的心是开着的,像极了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虽穿着华丽,但纽扣松散,触手即开。街角、公园、步行街、咖啡馆、影院、酒吧、KTV,一切中国人当下能想到的好去处,都笼罩在风含情花含笑的娇媚氛围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巧克力腻腻软软的味道.......
随着夜幕降临,伴随忽明忽暗的灯光,充斥在空气中的荷尔蒙,也在不停的汇聚和蒸腾。据说,这天除了鲜花和巧克力特别畅销,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也特别忙,连同出租车司机都忙着陪跑至深夜。
第二天,一觉醒来,我们诅咒着这个多雾多霾的世界,但一头扎进去,继续着生活,徒留凌乱的被褥,一点点降温,鲜花逐渐枯萎,巧克力包装散落一地。性和色在逐渐褪去,爱和情还要继续寻觅,我们还要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情人节的到来。
说不准,这些充斥在空气中的荷尔蒙,能制造多少雾霾?更说不了,有多少有情人,最终能成眷属?但能说准的是,这样的情人节,色和性多了一点,爱和情少了一点!
02
记得有一年,也是情人节,我有事外出,车不好打,几番周折,终于拦下一辆出租。坐在车里,焦急的心情还没平复,与司机大哥诉说等车的辛苦。
没想到,这大哥心直口快,还特能侃。“兄弟,今天是啥日子?情人节啊!”。话匣子打开,这老哥就收不住口,一边安慰我说“能打到车就不错了”,一边八卦他今天见到的各色情侣,一边给我抱怨他们职业的辛苦,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今天又要陪跑到深夜,等等。
交谈中,这老哥有两句话特别经典。一句是,“2月14日,该谈情谈情,该说爱说爱,但请别奸污情人节!”。另一句是,“好端端的情人节,别过成了公然交配日!”。话虽粗俗,但值得寻味!
有时候,我们的情感世界,像极了饥肠辘辘的乞丐,即便随时可以用清水填饱肚子,可转瞬腹中将空无一物,不仅如此,撒完了尿的肚子,更加饥渴难忍!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大抵如此!
03
对美好爱情的呼唤,自古有之,并非今人独创。中国更是有自己的节日,来表达和追求爱情。七夕节自不必说,元宵节并不仅仅是闹花灯的传统节日,也是公子小姐传情达意大好时机。
在古代,礼教严格,作为姑娘尤其是富家小姐,平时并不出门,但元宵节当日,是个例外。女孩子可以和其他人一样,走出家门,走向闹市,观花灯,猜谜语。元宵节也就成了年轻男女,表达爱慕,互送信物的好机会。所以,元宵节也被视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书中,有多少鸳鸯事,都是发生在元宵佳节。
有时,只要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伟大的爱情剧,少吃一点溏心巧克力,就知道我们有多矫情!
“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话出自元杂剧《西厢记》。杂剧名家王实甫,借主人公之口,发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呼唤。
可王实甫所处的时代,天不遂人愿,世道也不遂人愿。在面对封建礼数的壁垒时,王实甫经历了多少悲苦离愁,又目睹了多少人间情怨,才发出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感慨万千,美好夙愿。
《牡丹亭》中的这种感慨,更凄美。“偶然间人似缱,在梅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04
如今,这“花花草草”的确能“由人恋”,但却不多见“生生死死随人愿”。现代人的爱情,像极了吃快餐,时尚,有口感。每年的2月14日,处处都像极了情感快餐店。
其实,在言说爱情时,我们可调用的资源,并不输于西方。西方有罗密欧和朱丽叶,有灰姑娘和小王子。我们有牛郎和织女,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还有《西厢记》和《红楼梦》。
但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关于爱情的节日,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品。
在西方,关于情人节的起源,大多是个悲凉的故事。一名叫瓦伦丁的神父,因没有遵照帝国废弃所有婚姻承诺的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被送上了绞刑架。人们为纪念那位为有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就把他受绞刑的2月14日,称为Valentine's Day。后来,年轻人就在这一天互送礼物,一是纪念神父,二是表达爱情的忠贞和圣洁。
在东方,牛郎天宫追逐织女时,两头的担子里,挑着的是儿女。梁山伯追逐祝英台时,那才叫死了都要爱,更不要说红楼梦里的爱恨情仇.........
但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情人节里,能有更多的爱情,而不是情爱!否则,再多的情人节,也挡不住我们情感世界中的饥肠辘辘!
网友评论